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 刘芳
“你在哪上班?”
“新疆。”
“新疆啊,很苦的感觉。”
这是两个山东人的对话,我就是那个在新疆工作的山东人,过年回家,那些太不熟悉的人常问这种问题。曾经有位好朋友问:“在新疆有商场可以买到衣服吗?”我答:“有路易威登,就是买不起”。朋友最爱问的还有:“新疆安全吗?”我也总是很傲娇的讲:“景区、商场门口都有装甲车,如果你在大街上大喊一声‘抓小偷’,估计武警特警分分钟的荷枪实弹赶过来,你说安全吗?除了北京哪个城市跟我们比?”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相信春晚——新疆人都是骑着小毛驴上学的,先入为主的客观片段构成了他们心中的新疆。
我一直用时间来衡量距离,参加工作三年半,从山东到新疆在我心中一直就是四个半小时,在三万米的高空追着夕阳的余晖,沿着空中丝绸之路一路向西,从济南开车到北京也就这个时间,你说新疆远吗?
每次都是直飞四个半,为何不接地气的重走一遍古代丝绸之路呢?这条路是古代的商贸之路,又是现代石油人的“幸福之路”,是石油郎怀揣着辛勤劳动所得探望父母妻儿的“归家之路”,是妻子携幼子和老母亲连夜赶做的家乡菜与春节值班的石油郎的“团聚之路”,这条路承载着太多的悲欢离合,需慢慢走,细细品味。
拥抱了母亲,驶向那条无比熟悉的通往机场的高速路,落地兰州,黄河边上,“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母亲河雕像静静的守护者中华儿女,跟母亲河合个影,在青年旅舍找一个母亲河的印章戳盖在登记卡上留作纪念,不失为找寻丝绸之路的好开端。到了甘肃就必须要去甘肃省博物馆,从文物、文化遗产上感受丝绸古道的文明。
告别波涛滚滚的黄河,坐上绿皮火车,来到素有“桑麻之地、鱼米之乡”的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我这个地质专业出身的肯定先跑去赏神奇地理奇观——七彩丹霞,夕阳西下时分,简直是奇险灵秀美如画。张掖出名的是其“半城芦苇半城庙”,就是这河西走廊上的一片绿洲,金秋时分,黄灿灿的芦苇和散布在城市各处大大小小的寺庙。
拜完佛再坐上夜间的绿皮火车停靠在大家都熟悉的敦煌,就像知道北京天安门一样,大家都知道敦煌莫高窟,跟随莫高窟的讲解员游览八个石窟,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尽显眼前,敦煌这个汉长城边陲的玉门关,风景众多,雅丹地貌、鸣沙山、月牙泉,“沙漠第一泉”因泉水成湖,弯如新月而得名,骑骆驼游鸣沙山,坐滑翔机俯瞰月牙泉,爬到沙丘最高处,脱鞋光脚纵身滑下,沙子温柔细腻的游走在脚趾间,晚上在此安营扎寨,来一场沙漠里的野外露营。
抖一抖身上的细沙,飞往乌鲁木齐,新疆的首府,丝绸之路的新北道,多民族聚居,坐BRT到大巴扎、二道桥体验民族风情,冬天可以滑雪,春天可以去红山,夏天到南山可以看到草原上一样的百花齐放,秋天去天山天池,群山环绕的高山湖泊,山下下雨山上下雪的盛况唯你独享。
陶醉在丝绸之路的美景中差点儿忘了我是来上班的,不晓得古代丝绸之路有没有下南疆,反正我是要去的,走独库公路翻天山一路南下,翻过终年积雪的冰达坂,过牛羊成群的草原和九曲十八弯,穿过神秘的红褐色天山大峡谷,体验一天四季的变幻。
从丝绸之路到独库公路,半个月的时间终于来到我工作的地方南疆戈壁滩,这个几代石油人奋斗过的地方,我的工作让我有机会沿着丝绸之路领略祖国西北的大好河山,能让我一路走来“兰州拉面——张掖搓鱼面——敦煌黄面——新疆拉条子”体验舌尖上的丝绸之路。在这片土地上,我们不是守护边疆的战士,我们只是为祖国献石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