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5|回复: 2

小农具折射大课题

发表于 2017-3-20 10:35: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农具折射大课题
2017-03-19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哈尔滨3月19日电 题:小农具折射大课题
  新华社记者管建涛
  春耕备耕时节,东北不少种粮大户、合作社不愿意买只有四五万元的国产犁,反而花20万元左右买进口犁。“洋犁”走红折射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课题。
  我国农耕文明久远,犁具生产和使用悠长。农民之所以弃“土犁”选“洋犁”,不仅因为其使用效果和耐用性过硬,而且更适应现代农业生产。
近年我国土地流转比例增加,规模化经营程度提高。与此同时,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多,经营土地的农民迫切需要利用高效农业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在春耕、夏管、秋收等关键时节不误农时,还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经营的精准度,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洋犁”走红,表面上是农业工具的差异,实则是工业制造差距。德国雷肯公司200多年专注犁具生产,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原料采购追求高质量,零部件生产注重专业化。这些技术进步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从两种犁具的不同境遇可以看出,推动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的必要性、紧迫性。
  在农业生产中,犁具看起来不像农机那样现代化,但同样至关重要。如果没有配套的犁具,再好的机械也会趴窝。如果依赖进口犁具,一旦无法及时供应,也会影响农业生产。
  “洋犁”走红,给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启示。要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新要求,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改变当前农业生产与科研中重农机、轻农具的现象,加快犁具科研与创新,生产出匹配大马力农机作业速度、满足秸秆还田要求的犁具。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宏观上把握,从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等“面”上推进,而且要微观上、细节入手,从一把犁具,一粒种子等“点”上着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6:27:11 | 查看全部

回 楼主(dqqjk) 的帖子

感谢乔老师的精彩分享!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16:27:19 | 查看全部
问好乔老师!周二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