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理论继承和理论创新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靠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课题,不断根据新的实践推出新的理论。这些理论成果成功解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为我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紧密结合当今世界形势和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实践经验、理论成果、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的坚持与传承。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因而它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的统一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
可以说,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集中体现了这种问题意识,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当今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呈现出什么特征,如何适应时代变化的潮流制定当代中国的发展战略?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什么是经济新常态,如何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这些都是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既立足于中国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又面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既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又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用一系列新观点,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