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加强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我们要坚持抓细抓实、抓常抓长,努力培育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坚持以“认真求真、动真较真”的精神抓紧抓严。反对“四风”若不动真格、不下力气、不用锋刃、不能触其要害,或会旧态复萌,或会藕断丝连。要始终“严”字当头、“紧”处用功,动真碰硬,把言行和工作规范在党纪、法律、制度之下,让每个环节都认真、求真、动真、较真,从而确保作风建设更加严实。
坚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抓细抓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必成于实。作风建设不能流于形式,喊几句口号、表一表姿态就结束,必须从细节抓起、从实处着力,痛下决心、狠下功夫,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步一步改、一项一项监督、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做到时时用功、事事用心、处处用劲,积小胜为大胜,保持力度、见到实效。
坚持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精神抓常抓长。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变异性、传染性的特点。解决作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在“常”“长”二字上下足功夫。坚决摒弃“闯关”的思想和“松口气”的心理,坚决防止和克服前热后冷、前紧后松的现象,巩固和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成果,让“忠诚、干净、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生活准则和工作常态。
全面从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忧患意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我们要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坚决拔除“烂树”。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伤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用最有效的措施遏制腐败、减少腐败。尤其要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对“烂树”露头就拔、坚决铲除。
坚决治理“病树”。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着眼于党员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对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查早治。要多做“保健医”,少动“手术刀”。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解决纪律执行失之于宽、松、软的问题,切实防止问题升级和蔓延。
坚决扶正“歪树”。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就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要落实好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各级纪检机关的监督责任,切实把扶正祛邪的工作抓到手、抓到位。通过不断弘扬新风正气、涤荡歪风邪气,努力营造清朗清爽、向善向上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面从严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我们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坚决维护各项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让制度真正成为管用的“笼子”。
建好制度,扎紧篱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要依照法律、法令、政策制定完善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和党内法规,因时因制做好立、改、废、释的工作,制定制度要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意见,增强对制度的认同感,使各项制度有的放矢,更加科学合理、务实管用。
学好制度,心中有戒。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了很多制度规定,如不加强学习,很容易走偏闯线,违规违纪也不自知。党员干部要把各种制度、纪律、规矩作为必修课认真学习、准确把握,知可为、知不可为,做到入脑入心、真懂真用,认真而不任性,养成遵规守矩、照章办事的良好习惯。
用好制度,关住权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否则就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要严格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纠正有制不遵、有规不循的错误现象,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加大监督力度,综合运用法纪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手段,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杜绝暗箱操作、公器私用,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本文刊载于《党建》杂志2017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