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做官先做人,做人需修身,修身必学习,学习以致用。党员干部绝不能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太平官。自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从严治党以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清,不思进取、混日子的党员干部少了。但是,仍存在“干的越多错的越多”的错误思想,把工作和责任撂在一边,躲在一旁“修身养性”。
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用心学习、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恪守为民宗旨,把严以修身和学以致用作为立身做人为官的价值追求,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党员、好干部。
坚持勤学苦学,树立“以学而立”观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要向书本学。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读书、读好书,把读书与运用相结合、把阅读与思考相结合,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拓宽知识视野。二要向实践学。党员干部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深入实际,身体力行,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三要向先进学。对照焦裕禄、杨善洲、孔繁森、李林森等先进人物和身边优秀的党员干部,反复检视和透视自身,从中查找不足,明确方向,努力改正,修身正己。四要向群众学。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虚心向群众求教,拜群众为师,甘当群众的学生,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努力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起来,形成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坚持知行合一,树立“以德而治”观念。道德水准的高低、修养品行的好坏,是衡量共产党员能否保持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标准,是区别共产党员与普通群众的重要标尺。一是守政治大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把个人利益看淡一些,把个人得失看轻一些,把个人地位看低一些,保持思想上高尚纯洁、政治上清醒坚定,做到政治立场不动摇、理想信念不淡化、大是大非不糊涂、党性原则不丧失。二是守从政道德。坚持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公道正派办事、不偏袒不庇护,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弘扬正气、敢于担当。三是守高尚品德。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重德、立德、修德,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在单位做一个好党员、好干部,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坚持学以致用,树立“以民而存”观念。“吼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以学促干,学以强干,是坚持学习、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把真才实学用到“刀把子上”,把理论知识用在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上。群众利益重如山,树立“以民而存”观念,关键是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正确处理“主仆”关系。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始终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党员干部要深入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的问题,深刻认识到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常存公仆之心,常立为民之志,把群众的情绪和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自己当成普通群众的一员,甘当人民勤务员。二是正确处理“鱼水”关系。党群关系如同“鱼水”关系,党员干部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只有置身于“水”中才能有生命力。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三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实践经验,党员干部要拜人民群众为师,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而且要主动与群众沟通,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作者单位:贵州省紫云自治县委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