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45|回复: 1

瞧,这对矿山父子兵

发表于 2017-3-23 16:02: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孔庄煤矿机电科维修车间,赵亮身穿工作服,手拿万用表,弓着身子围着机电设备转来转去,不时在旁边的笔记本上写下几行字。他就是孔庄煤矿机电科供电车间的一名电工,2012年刚刚走向工作岗位,90后的他,圆圆的脸上写满朝气与干劲。
   赵亮的笔记本上每一页都记得密密麻麻的。“记笔记这个习惯我是跟我父亲学的,家里书柜里塞满了他的笔记本。”提起父亲,赵亮眼睛里闪烁着几分自豪。
   赵亮的父亲赵呈勤是该矿掘进二队一名跟班副队长,今年四十出头,身高1米70左右,不胖也不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能干。上个世纪90年代,赵呈勤通过招工,从一名农民成为了一名掘进工。他靠着淳朴憨厚的本性、吃苦耐劳的干劲,在煤矿扎下根来。刚刚上班连续三个月,就干了满勤,在刚进矿的新工人中,拿了最高工资,受到队里领导的表扬,一年之后就被提拔当上了班长。在此之后的工作中,赵呈勤除了干活不惜力气外,还虚心向师傅们学习掘进技术、规章制度和安全知识等。凭着这股韧劲,2006年,又被提拔为掘进二队跟班副队长,他带领的班组在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中都名列前茅,他个人经常被评为公司、矿为“劳动标兵”、“先进个人”等。
   在父亲的影响下,赵亮特别能吃苦,手勤眼快,在井下检修中脏活累活抢着干。“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没有知识。”赵亮把父亲的这句话当作座右铭。他每天赵亮跟着师傅转,一下班便往机修车间跑,拆了装,装了拆,不会的看人家怎么修开关、怎么接线路,一看就是老半天。回到家,他又将每天处理的故障记下来,反复揣摩,直到弄懂为止。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熟练地操作各种电气设备维修工作。
   起初,赵亮刚下井时,一个班下来累得腿都抬不起来,到家一句话都不想说。母亲看着心疼,一心想把儿子调到井上单位。“年轻人就得吃点苦,不能拈轻怕重的,多历练历练,这都是人生的资本。”赵呈勤用力拍拍赵亮的肩头说道。
   有了父亲的鼓劲,赵亮几乎每天都要到井下检修机电设备,处理设备故障,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有时遇到突发事情,在井下一呆就是10来个小时。有时赵亮也会想,虽然干机电能学到技术,但毕竟不如在科室“滋润”啊。这个念头刚一露头,父亲的一句话在他耳边响起,“年轻人不能这山看着那山高,否则将一事无成。”
   父子俩平时聊得最多的除了交流工作心得就是安全。“经验可以在工作中慢慢琢磨,但安全意识一定要走在前面。煤矿这一行,就像走钢丝,险情重重,一丝一毫都不能麻痹大意。一切工作都要按规程、按标准进行,一点儿不能差,差一点儿也不行。”赵呈勤经常在儿子耳边这样告诫道。
   身为跟班副队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赵呈勤在井下掘进施工中,给自己定了三个心中有数:对施工地点的安全状况和工作难易程度心中有数;对施工现场所需的安全设施和备用材料心中有数;对职工的业务技能、工作搭配和劳动组合心中有数。在他身上有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越是面临艰苦条件、复杂环境,他的干劲就越足。去年,他班所负责的工作面,现场条件艰苦,他没有畏难发愁,而是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克服困难,加强锚梁网、锚网喷的质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多超产,多打进尺,是队里出勤多、完成任务好、质量标准高的班组。
   赵呈勤一直用无声的行动和质朴的语言影响着儿子。赵亮说:“家里满满三大抽屉奖状与奖章,折射出父亲在煤矿的付出与收获。他身上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时刻在激励着我。身处矿山,也使我感受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矿工精神!投身矿山我无怨无悔,我会像父亲那样,用辛勤的汗水回报矿山,用真情感恩父母。”
   从建矿以来,像赵呈勤和赵亮这样的父子扎根矿山的还有很多,他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煤海“父子兵”的赞歌,为矿区的发展贡献着他们煤矿“父子兵”的一份力量!
   中煤大屯公司 孔庄煤矿 宗慧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6:04:48 | 查看全部
瞧,这对矿山父子兵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