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广东中山石油分公司 司徒锦波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杨柳含烟,处处百花竞艳,树树百鸟争鸣。韶光不可负,古人秉烛夜游,只为一晌贪欢,而今惊蛰初过,万物复苏,撩人春风卷帘笑,又恰逢友人相邀游玩古鹤村,岂有不应之理?
汽车上,导游眉飞色舞地介绍说,古鹤村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始建于同治二年、贯穿整个村落的青石路、历经数百载风雨的牌坊和祠堂,还有各类珍稀的古木,无不让人心神激荡。村落依山傍水,清朝时曾出过举人,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行驶大约一个小时,城市的高楼林立逐渐被眼前葱郁的树色替代,不久,汽车便在村落前的一片空地停靠。首先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石闸门,石闸门前面写“古道循行”,背面写着“鹤声高迥”,共八个苍劲有力的浮雕大字。石闸门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俗称青龙口,建以防盗。穿过青龙口,我们算是正式踏进神往已久的古鹤村。导游说,古鹤村以前靠近山林,常有白鹤出没,鹤鸣清脆,村落间,无论村头村尾,俱能听闻,因此得名。
沿着青石路漫步,古鹤村就宛如一幅充满古老气息的画卷,缓缓展开,映入每一个游人的眼帘,给人带来别具一格的古典美。青石巷宽约两米,用长短粗细不同的青石板条打磨镶嵌而成,严缝合丝,针发难进,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代工匠人炉火纯青的手艺。青石路是古鹤村的主干道,巷子两边是紧密相连的俨然房屋,年代较为久远,青砖黛瓦,有些老房子早已没人居住,屋檐下结了很多蜘蛛网,大门上也积了厚厚一层灰尘,有些年久失修的,甚至屋顶都塌了,长出了一株株或粉或白的野花,给本就古朴的村落增添了几分韵味。
来到古鹤村,便不可不参观举人祠堂。按照史料记载,古鹤村祠堂均为姓氏祠堂,共计23座,各有特色,自成一体,其中属郑姓最多,共12座,举人祠堂亦是郑姓祠堂之一。
举人祠堂位于青石路中段,门前是一个较为开阔的水泥地,摆放着两个举人旗杆夹。举人旗杆夹是一个厚实的石头墩子,据说当时中举就是把中举旗子插在上面,敲锣打鼓,爆竹烟花,在村中游行庆祝,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味道。只可惜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年带来无限风光的举人旗子早已不知所踪,举人一家也早已背井离乡,定居国外,唯有眼前这旗杆夹和一座翻新过的祠堂,在默默诉说着过去的风流。
祠堂不大,稀稀落落地摆了些清朝旧物,也说不上是古董,不过是一些椅子凳子之流的物件,屋子两边墙壁上挂了些画像和举人的家族史,每一代都有杰出的子弟,甚至还出过中国科学院的人才,让人不得叹服!
祠堂往前,是一个池塘。池塘不大,约一亩见方,岸边每隔十步栽了一株柳树,柳树下是一条白玉石凳,晨风微拂,碧水荡漾,流水人家,飞檐雕花,早晨山上水雾尚未消散,村中人家柴火升起的袅袅炊烟,真乃隐逸者的洞天福地也!
沿着青石路往前走,一路上能看到很多旧房子都在拆除重建,有一些已经夷为平地,尘土飞扬,满目疮痍,工人们正吆喝着处理砖木残骸,有些更是已经砌上了红砖,极具现代感的房子已初显轮廓,想来要不了多少日子,新房子便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了吧,不知道明天还会剩下几座青砖黛瓦的老房子呢?所谓“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者,不外如是也。
再往前走,便看到了清代光绪皇帝御赐的“乐善好施”牌坊。牌坊以花岗岩雕琢构筑,呈四柱三间三楼,楼为歇山顶,高约三丈,均用石雕斗拱承托,柱下镶嵌抱鼓石,坊额四面有人物花卉浮雕,工艺精湛,精美绝伦。牌坊是清朝为表彰村人擅长郑有庸而立,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牌坊的落款是“李鸿章”,这是由于当时光绪帝年纪尚少,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又不能亲笔书写圣旨,一切由李鸿章操办的缘故。
听导游说,村外还有古鹤水库,水底安眠着一古窑,据说是宋代的文化遗迹,不过只能在枯水期或者水库放水时,才能一瞥芳容,可惜春潮带雨,雨水连天,这次只能缘悭一面了。走出幽深蜿蜒的青石巷,耳边鸡鸣犬吠之声依稀可闻,不禁想起陶潜《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古鹤村,实乃桃源之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