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全运会扎根全民(体坛观澜)
2017-03-24 薛 原   人民日报
全运改革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在体育改革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引领体育价值在社会层面实现准确定位与全面展示,让体育的福祉最终普惠全民
呼吁已久的全运会改革,将在今年8月天津开幕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拿出“干货”——19个群众体育项目“登堂入室”,来自天南海北的体育爱好者有机会走上中国体育的最高舞台,一展身手,收获属于自己的骄傲与快乐。
从1959年创办之时,全运会就担负着中国体育发展的龙头角色。中国体育代表团于上世纪80年代重返奥运赛场后,全运会以设项“全面接轨”的思路成为奥运争光战略中的重要一环。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体育的社会价值和多元功能被不断开掘,大众的体育需求持续上扬。与这些体育领域内外部的变化相比,全运会作为调动体育资源的重要杠杆,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与不匹配。从竞技的角度看,出现了一些背离体育精神和规则意识的怪象与乱象;从大众的角度看,对全运会的关注度在低位徘徊。凡此种种,都令全运会的发展陷入结构性困境,亟待变革突围。
19个群众体育项目进入全运会赛程,万千大众爱好者参与全运会较量选拔。此次全运会改革,以“全民”为突破口,龙头不再独舞,龙身龙尾向大众伸展,既能汲取来自全民健身的养分与动力,也令全运会的整体格局为之一新,让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比翼齐飞、协调发展不再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而具备了实实在在的抓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