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77|回复: 1

吉利集团:人才与创新是发展的永恒主题

发表于 2010-3-29 09:14: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始建于1986年的吉利集团,1997年开始涉足轿车领域,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已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3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拥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美人豹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拥有MR1.0L-1.8L、JL1.6L-1.8L、4G1.0-1.8CVVT等八大系列发动机;拥有JLS90-170、Z110-170等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上述产品全部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III排放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IV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自2001年吉利汽车正式列入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并开始市场销售以来,累计销售各类吉利汽车80多万辆。吉利集团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海外建有200多个销售服务网点,在乌克兰、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设厂进行SKD/CKD组装生产和销售,实现海外销售近7万辆,位居中国轿车出口前列。2007年经国家商务部批准,吉利正式启动了中国-吉利墨西哥工业园项目,其总规划面积为5平方公里,总投资将达到106亿元人民币,是一个以汽车制造业为核心,集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五金业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区。  目前吉利集团资产总值超过120亿元,连续五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三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和首批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回顾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支撑吉利集团改革与发展、助推吉利集团成长与壮大的重要的核心的理念,这就是――人才与创新是吉利永恒的主题。
      一、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就是第一财富
      吉利集团自进入汽车领域以来,面对跨国公司强大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针对国内轿车市场的实际特点,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即“从最简单的技术着手,从人才培养着手,从零部件体系建设着手,从标准、规范着手;先把低端市场做好,然后进入中级轿车市场;先把国内市场做好,逐步走向国际市场;逐步积累自己的研发能力,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三分之二产品出口”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吉利集团坚持业务培训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岗位成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构建吉利集团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
      一是启动了全员培训工程。创建了员工从技术、管理、技能和经营等方向发展的四大通道。仅2007年一年,吉利集团共组织员工培训项目达200余项,参加人次为8707人/次,总培训时间为36000课时,总投入达4000万元。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不断加大投资培养专业人才。吉利从进入汽车行业的那一天开始,就渴求人才,并深刻地感觉到专业人才的匮乏。伴随着吉利集团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善,本着“知识够用,人格本位”的办学宗旨,相继投资数亿元建立了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此外,重点培养汽车行业的高层次人才的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已经开学,将为中国汽车行业培养一批车辆工程硕士与博士。2007年5月成立的“吉利-同济汽车工程研究院”,创造了民营企业与高等学府联合开发、联合办学的新模式。高等院校孕育了吉利文化,吉利文化哺育了莘莘学子,吉利培养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吉利的企业文化熏陶,就被吉利的事业所吸引,毕业后在吉利的各个岗位上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和企业的中坚力量。同时,高等院校每年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出的近万名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为中国汽车工业人才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是采取两条腿走路,加快人才引进。吉利集团现有员工近万名,其中两院院士四名、外国专家十多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特别是近几年从国内外知名汽车公司引进的一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在吉利教育产业、产品研发、技术质量、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吉利汽车后来居上的重要保障。
      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还要具有留住人才和聚集人才的机制,否则前功尽弃、一事无成。吉利集团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和完善了以物质激励为基础、精神激励为导向、晋升激励为支持的激励三角形;形成了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尊重个人兴趣和特长、满足不同新酬体现方式需要的以感情和事业留人、用人的机制。
      正是因为吉利集团拥有了比较系统的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和机制,不但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而且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
      二是创新书写了吉利的发展历史.
            吉利人认为没有创新的企业就等于没有灵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走“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
      首先,制定了吉利特色汽车工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吉利的既定目标,除了建立人才队伍提供基础保证外,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制定切实有效的技术路线和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吉利确定了“借鉴日本和韩国优秀企业的技术成果,结合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年发展经验教训,总结吉利十年来自主研发、大胆创新、艰苦创业、不断积累的实践,形成有吉利特色的汽车工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同时也确定了“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联横,后来居上,全面领先”的发展战略。既顺应当前世界汽车工业的基本态势,也符合吉利汽车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表达了吉利人的雄心壮志。
      其次,持续强化自主创新的力度。目前,投资数亿元建立起的吉利汽车各研究院拥有较强的轿车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每年可推出4-5款全新车型和机型,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
      吉利自主开发的4G18CVVT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世界先进,中国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并获得2006年度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唯一的一等奖;自主研发的EPS,开创了国产品牌的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的先河。
      为加大自主创新步伐,吉利集团建立了创新成果应用平台,已在BMBS轮胎爆破安全技术、电子等平衡技术、新能源应用等专利技术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吉利还相继研发出全中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器,第一台世界先进的超大升功率自然进气全铝发动机,第一台世界一流水平的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EPS)等产品。在中国本土汽车厂商中,率先实现了汽车核心部件的自给自足,目前已经有数款自主研发的汽车投放市场。
      第三,创新增强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吉利十分重视员工的创新活动,认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是创新的空间,每年由一线员工提出并实施的合理化建议有近万条,创经济效益近千万元。为鼓励员工刻苦钻研技术、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成为有理想、有智慧、有一身硬功夫的技术工人和一线管理人才,还以员工名字对员工创新成果进行命名。
      吉利现已拥有各种专利417项,发明专利38项,居汽车行业自主品牌专利数前列,被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自主创新十强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7 11:13:10 | 查看全部
坚持永恒的创新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