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3|回复: 0

开秧门

发表于 2017-3-25 20:08:1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开秧门
2017-03-25 李 御

  喔嗬,开秧门啰……


  开秧门啰, 喔嗬……


  吆喝声,欢叫声,嬉戏声,此起彼伏。沉寂了一个冬天的田畈,顷刻间就被农家的喧腾所覆盖。


  元宵节闹完花灯后不久,也就到了农家开秧门的时节,那份贮藏了一个寒冬的喜庆与欢欣,就像弥漫村头的氤氲,快速涌向田间、沟渠与山丘。


  犁耙水响,鸡鸣狗叫,人欢牛哞的季节到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开秧门就是农家春的发轫。对一年收成的企盼,此刻写在了一张张饱含风霜雨雪而又笃定乐观的脸上。


  年轻的褪去了绒裤,年长的卷起了裤腿。孩童们在田埂上奔跑逗闹。女人们挑着土箕紧随其后。她们等着把一担担秧苗装好,装满,送往开插的田头。


  乍暖还寒,赤脚踏入秧田,泥水虽不是冰凉彻骨,但还是有些冷冽难耐,一会就会双腿通红,农人说,没啥事,待腿冻麻木了,就会发热,发热了,就不冷了。


  从甩掉趿拉着的棉鞋,到一脚蹚进冰冷的泥水,他们称已习以为常。在昨日的火塘边,就等着今朝的赤脚下秧田。


  来年的期盼,来年的盘算,似乎就凝聚在打开秧门的那一刻。


  在我老家那一带,开秧门虽无一定之规,却必然是农家当年的头等大事。头天,会有主事人到前后屋场吆喝:大伙听好了,明日早晨开秧门嘞!众人必呼和:要得。有的村子,还会宰杀肥猪,到大塘里捞些一斤多重的鲢鱼,分给各家各户,以示庆贺。我们村就是这样。小时候总想到开秧门时有肉吃有鱼吃。鱼脊骨还可以在野外用火烧焦后,慢慢吸吮。那份美味,至今还在舌尖回味。


  秧田离屋场很近,放眼望去,一片青葱碧绿,犹如一张硕大的绿色地毯,从屋场前缓缓铺展开去;远山,松、杉林层层叠翠,好似一道道屏风。在这绿毯与屏风前,乡亲们迎盼夏季金黄,遍地芬芳。


  布谷声声,蛙鼓和鸣,如同一曲天籁——“春之声”。好一支田园交响曲,好一幅早春水墨画。


  清晨,男人们在一畦畦的秧田头一字排开,然后有人说声“开啰”,便齐刷刷拔下第一把秧苗,拔下两三把后,用干稻草一捆,然后朝土箕里一抛,第一梱秧苗就算弄妥了。捆秧苗是要有些技巧的,一根干稻草,既要把秧苗捆好,又不能伤了秧苗,插秧的人还要一抽即开。


  待土箕装满了,等在身后的女人便乐颠颠地挑着送往耕耙好的水稻田,插秧也就开始了。


  记得我第一次学拔秧苗时,就老是缚不住,只好把稻草打一死结,这种不合格产品,插秧的人是要叫骂的。我向一位老农求教,他说,你先看,看清楚,你就会了。果然如此,看久了就看出了门道,也很快就会了。赤脚挑着一担秧苗走在泥泞的田埂上,也是很有道道的,双脚十个脚趾,必须扣紧,走时要扎进泥土里,才不会滑倒,还要走得快,待镜面样的泥地要将你摔滑时,你已一阵风似地走过了,再滑的田埂也拿你没辙。


  育秧的秧田也是很讲究的。秧田必须连片,水流通畅,水源丰沛,田畴肥沃,也就是通常说的底子好。水丰,才会滋润;底子好,才会苗壮根粗,插入大田后,才会返青快,长势好。


  一到开秧门,焐了一个冬季的粗门大嗓就要一争高下了。开秧门与唱山歌,形同姊妹,如影相随。刚过完春节不久,吃过那香喷喷的腊肉,喝过那香醇甜美的米酒,格外提中气,随便叫一嗓子,都能在旷野中久久回荡。


  这边唱:“扯动的秧哟夜夜长,长大的女伢子想嫁郎。”


  那边和:“只想一年无病灾哟,伢儿上个好学堂。”


  这是他们的祈愿,只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姑娘能嫁个如意郎君,全家人无病无灾,小伢崽能上个好一点的学校。


  到了开秧门的日子,除了在很远地方打工的,较近的都要按时间回来一趟,参与开秧门,他们都企望新的一年老家好,自家好。他们知道,无论走多远,根还在这儿。


  这些年,权属变更了,但大伙的秧田还会拢成一片,还会有往时开秧门时的热闹景象,姑娘小伙还会特意把开秧门的热闹盛景用手机拍下来,传给远方不能亲历的亲朋好友。


  有一次,我与儿时的赤脚伙伴在羊城的一家咖啡厅,聊起了开秧门。他沉吟许久,说:秧田就是田,哪有门啦。开秧门,那是企盼与热望。他们祈祷的就是有一个好的收成。能过上温饱的日子。一个无病无灾的好年景。那就是推开梦中的幸福安康之门啦!


  只愿天遂人愿。


  我们的话题没有再继续。但我们约定,一定挤出时间,回老家与屋场的乡邻再开一次秧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