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你还别说,用这个小东西真方便,扫一下就能学习里面的工艺工法,比之前单调的培训效果好多了。”3月23日,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安六铁路项目部开挖班班长游克文站在工地前的一个二维码展板前,边摆弄手机边说道。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二维码的普及,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创新学习手段,在全公司施工现场推行扫码学习制度。作业班组的施工人员只要路过二维码展板时用手机扫描,即可学习施工理论知识。对于有些不会使用二维码的农民工,项目部技术员会主动教他们。
安六铁路是贵州开建的第三条城际铁路,该项目部所负责的10座大桥具有高桥墩、施工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工期紧、安全风险大等特点,而且10座大桥均设计有简支箱梁,采用钢管柱支架现浇施工,是管段内的难点工程。6座隧道有3座是瓦斯隧道,其中岩脚隧道被列为全线“高瓦斯突出第一隧”,是全线一级高风险控制性工程。面对这种高难度工程,项目部将施工工序、技术交底、工艺工法、作业指导书、安全质量卡控要点等方面的知识转换成二维码,并制作了展板放置于施工现场醒目位置,便于作业人员随时随地扫描学习。
“以前每次安全培训还得拿着笔拿着本,专门跑到项目部去学。现在好了,现场拿着手机一扫就行了。”运输班装载机司机岳发林告诉记者,工友们将其称作“码上学堂”。
“推出微信二维码扫描平台,不仅提高了施工生产的安全质量控制水平,现场施工也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项目部工程部部长谭先富提及二维码赞不绝口,“现在作业班组职工的学习主动性更高了,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叫赶潮流。”
其实,
二维码的用处还不止这些。在5号钢结构加工中心的加工现场,记者发现,整齐堆放的钢格栅上也挂着“二维码身份证”。拿出手机“扫一扫”,焊接人、焊接时间以及焊接部位等信息就跳了出来。“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中,钢格栅起支撑作用,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初支结构安全。”项目经理赵宇介绍,这里的每一榀钢架都有二维码,在后期施工和管理中,随时能刷二维码直接追溯到电焊工本人,由此可提高工人的责任心和钢格栅焊接质量,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
如今,在每道工序转接时,施工班组已习惯拿起手机先扫二维码。二次衬砌钢筋工黄礼德在工地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感叹道:“干了一辈子,真没想到能用手机帮助我们施工,先进技术就是不一样!”
来源: 中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