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既是政治的,也是文化的。祖国具有政治意蕴,民族具有文化内涵。祖国需要热爱,民族文化则需要尊重。热爱是一种基于团结与共享的激情,而尊重是一种基于同情与自豪的情感。尊重自己民族历史是热爱祖国的前提条件。爱国主义需要对过去的解释,需要寻找追求共同历史使命的共同文化,需要共同的精神记忆,这些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历史基础。爱国者的政治承诺基于对民族文化的情感依附,未经民族文化巩固的爱国主义是抽象的、空洞的。一个爱国者,既要有对政治信念的认同,也要有对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认同。政治信念与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信念允许公民根据其本初的正确精神与文化而生活;民族文化则赋予人民以活力去履行对共同生活的承诺。对政治信念的热爱是动员同胞的充分动机,而这又需要借助于对共同文化的喜爱来强化。
爱国主义政治是道德教育的政治。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一个人不经教导不可能做出放弃和牺牲自我的爱国行为。要用一种持续的教育教导对祖国的热爱,通过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历史事件的纪念活动、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民族的传统节庆、国家的公祭仪式等,激发个体对祖国和民族共同体的想象,把个体与祖国和谐地统一在共同的传说、共同的记忆、共同的英雄和共同的命运的信仰中,始终保持祖国在个体心中的活跃。爱国主义教育既存在于书本和课堂之中,也存在于一位父亲关于岳飞精忠报国、戚继光抗击倭寇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讲述之中,存在于带着孩子从故宫到德胜门、从长城到十三陵的游历之中。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大力弘扬作为一种政治美德的爱国主义的道德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陈文娟,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