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9|回复: 6

跟帖981期:班组员工说尊严:80后绞车工感受企业用人尊严

发表于 2010-3-30 08:55: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汪勇  张波
     “落选说明我还有差距,但不代表我不行,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将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此外,公司的这一举措,也让我感觉相当地有尊严,说明我和我所代表的这个阶层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领导的认可,赢得我们应有的尊严””--一位“80后” 竞聘者落榜后很坦然地说。
                80后绞车工感受企业用人尊严
    3月15日,四川煤炭产业集团达竹公司办公室招聘办公室秘书兼团委干事一事已有结果,来自川煤六处的80后新锐蔡晓东在50余人的候选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折桂。
    金刚煤矿机电队主井绞车班的80后何艳和来自该矿各个岗位的9名80后一起也参加了此次招聘。最初看到招聘公告的时候,何艳并不是很自信,还是她所在绞车班的班长潘传芝给她报的名,班组同事也极力鼓动她,说她既是党员,人又年轻符合选拔条件,放在绞车班真是有点屈才,这么好的一定要去尝试一下,要给基层员工争口气,要给自己争口气!
    过年回家亲戚眼中的白眼,同学脸上的不屑,学历也有,在学校就入了党,却无奈在这里屈就的现实,何艳想想就觉得憋屈。对!一定要借这次公司招聘的机会,给自己争口气,为自己也为煤矿基层女工赢得尊严!
    说干就干,填表,查资料,参考班组员工的意见,在网上查阅秘书、团委干事一职的主要工作,做好面试准备,一向喜欢争胜的个性,80后所特有的韧性,让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绞车工看起来像换了一个人,经过笔试、面试,何艳的得分并不低,排名也在前几位,虽然最终落选,但何艳还是凭借自己出色的表现给评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也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当笔者问起她这次应聘的感受时,她却显得相当的自信:“虽败犹荣,虽然这次没有竞聘到这一岗位,我也不后悔,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将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也通过这次招聘充分展示了自己,给领导留下了好的影响,只要继续努力,以后肯定还有机会。此外,公司的这一举措,也让我感觉相当地有尊严,说明我和我所代表的这个阶层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领导的认可,赢得我们应有的尊严”!
            笔者评说:“80后”唱主角亟日可待
    古有姜子牙八十拜相,当然是“有才不在年高”,也有毛遂自荐,相信自己的才能就应当脱颖而出,展露锋芒,赢得尊重。记得赤壁大战时的诸葛亮和周瑜,前者才31岁,后者年仅28岁,却打得曹操八十万大军狼狈逃窜,是相当的有成就了。
    最近一直有人问我报名没有,我笑说年纪过了,他们都不相信,直为我可惜,还稍带抱怨公司招聘年龄卡得太死,如果将年龄定在28岁以下,范围就要广些,选择性也要大些,竞争也要激烈些,人才的认同感也要强些,但是我认为并非如此,也不为这次机会的丧失感到可惜,和何艳一样,我认为这次的招聘至少说明一个现象:达竹公司的干部选拔与任用,正在逐步向年轻人倾斜,只要是有才识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有机会快速成长起来,而不再是论资排辈,凭资历说话,这正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保证。虽然个人因为年龄稍长一岁丧失了这次难得的机会,但是公司英明的用人年轻化决策还是让我和我所代表的这个80后阶层充满了信心,只要我们继续在工作中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机会也一定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达竹公司今天正大力弘扬“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全力创建“全国同类型一流煤炭企业”,努力推进“扩能翻番、再建一个新达竹”的战略目标,那么,建立持久的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人力资源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设备新工艺的更新、矿井机械化的不断延伸、安全高效矿井的建设、职工生活的更加富裕等等,归根结蒂,都需要靠人去实施,都需要有相当一部分在各自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才能最终实现。
    在用人机制上,我们推崇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人走上前台,不论亲疏,不避怨仇,不囿派系,不计较资历地位,更不问出身,谁有本事就用谁,从而引领我们的企业建设,我们要积极为他们搭建平台,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扫清障碍,让他们看得见自己的明天与未来,明确他们奋斗的方向,不让他们像无头的苍蝇那样到处乱撞,丧失尊严地苟活,最后在茫茫人海中淹没;我们也推崇让那些年富力强,富于生命力,敢拼敢闯,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高的青年一代迅速成长起来,展示他们的青春与风采,书写企业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要努力包容他们的个性,积极改进他们的缺点,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让他们逐渐成长为企业向前发展的可造之材!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在《帝范》中所说:“朗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各有所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0 11:08:48 | 查看全部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0 17:14:33 | 查看全部
谢谢熊老师,祝贺大作见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0 20:33:18 | 查看全部
太深奥了,都看不懂了。新闻报道,贵在把思想贯穿在事情上,而不是明白无误地说出来。无论是评论还是事件或者“故事”报道,目的就是为了说理,只是新闻的说理是通过对事件的描述来表达,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明理,不是直接告诉读者而已。反之,就不是新闻报道了,至少不是规范的新闻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1 09:34:38 | 查看全部
谢谢楼主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31 09:39:55 | 查看全部
老师的意见是对我的最大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31 09:47:14 | 查看全部
我觉得也是有待删减,要有个明晰的思路主线。人物事件太多,一些重要的事就容易被冲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