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7|回复: 0

不能忘却的建设者(创作心语)

发表于 2017-3-28 19:00: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不能忘却的建设者(创作心语)
——从报告文学《敢为天下先》谈起
2017-03-28 王宏甲



  《敢为天下先》 王宏甲 许名波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他们的名字,镌刻在三线建设的丰碑中;他们的故事,深藏在大西南的山水间。这些新中国建设的先行者们,在那个穷困岁月发愤图强的壮志豪情,是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支柱。无论我们将来走多远,都不应该忘记出发的地方!”这是我们写在《敢为天下先》全书第一篇《三线烽烟》题下的第一段话。这是一年多以前就写下的,尽管书稿经过百余次修改,这段话始终保留在全书开篇。因为不忘出发的地方,就是撰写这部书的初衷。


  何谓三线?今天的年轻人知之甚少。在上世纪60年代,党中央决定把工业建设的布局全面铺开,形成沿海一线、中部二线、西部和西北部三线并存的建设思路,并把最薄弱的三线作为建设重点。三线建设主要在川、贵、滇、陕、甘、宁、青7个省区。那是新中国一场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工业体系建设,是在崇山峻岭中,在没有房屋、没有道路甚至没有人烟的地方搞建设。


  那年代的贫穷就像石头袒露在大地。所幸,那年代父辈艰苦奋斗的豪情壮志一点也不穷。当国家发出建设“三线”的号召,一大批奔向“更苦的日子”的建设者就来了。艰苦卓绝的建设,让世界看到以实用实战的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构建的三线布局,构筑了整个中国坚不可摧的国防。不仅如此,三线工程使中国的科学技术及人才向科技、经济薄弱的西南地区大规模引入,当年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破土建设的三线工地,许多如今已成为西南地区的繁华城市。


  《敢为天下先》撰写的中建三局建设者,就是当年三线建设攀枝花工程中最早挺进的一支建设部队。忘不了出发的地方,他们不是说说而已。


  这个题材由中建三局于2014年立项,恰似人们说的“命题作文”,但即使是“命题作文”,作者也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品格。然而面对这个题材,是作家按自己原有的思想观念去采写,还是受到现实生活的教育而创作?我们在采访的过程中为那一代筚路蓝缕的英雄们深深感动,这种感动也贯穿我们写作的始终。


  三线建设只是一个开端,三线工程结束后,数万大军面临着到哪里去的问题。艰苦创业并不可怕,当一个已经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为了共和国的繁荣奋斗了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精神已经同共和国的前途铸造在一起,忽然就面临解散,那样的考验比当初奔赴三线更艰巨。何去何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