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0|回复: 1

好作品是能朗诵的(瞭望台)

发表于 2017-3-28 19:05:3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好作品是能朗诵的(瞭望台)
2017-03-28 王彬彬

  我曾长期认为,文学作品是否适合朗诵,与作品本身的优劣没有关系。我非但不认为适合朗诵是好作品的一种品质,相反,倒觉得,一部特别适合朗诵的作品,可能不是特别具有文学价值,因为那种委婉深致、曲尽其妙的语言,似乎不适宜于转化为声音。


  一个偶然的原因,让我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我新开了一门“鲁迅著作研读”选修课。讲课的方式是,大声地朗诵一段,然后一句一句地讲解。读鲁迅多年,大声地朗诵鲁迅作品,却是第一次。大声地朗诵鲁迅作品,让我对这些十分熟悉的作品有了新的感悟。我发现,鲁迅的作品是那样适合于朗诵。我的普通话水平很差,嗓音也绝对谈不上悦耳,至于朗诵艺术,那是丝毫谈不上的。但我却把鲁迅小说朗诵得非常流利、顺畅,自觉也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是对鲁迅作品的大声朗诵,改变了我一向的看法。我发现,是否能够朗诵,是衡量作品好坏的一种尺度。好的作品都是能够朗诵的。


  我能够把鲁迅的小说朗诵得让学生不厌烦甚至很感动,就因为鲁迅的作品太适合朗诵了。而所谓适合朗诵,就是语言的声调、节奏处理得很好。而声调、节奏处理得好,是鲁迅作品那么富于艺术魅力、让人百读千读也不厌的原因之一。


  平时读小说,常有读了几页就读不下去的感觉。我明白,这是因为小说的叙述毫无神采。有时候,那小说的叙述,看来看去,也看不出毛病。遣词造句,没有文法的问题,也没有逻辑错误;一段又一段,一件事接一件事,叙述得很有条理。但就是让人读得乏味。其原因,就在于语言的声调、节奏没有处理好。要把一部作品读得抑扬顿挫,必须作品的语言本身在声调上、节奏上是抑扬顿挫的。只抑不扬、只扬不抑,或者该抑却扬、该扬却抑,都会在声调、节奏上表现为混搭、错乱。我们平时读小说,虽是默读,但作品的声调、节奏仍然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声调、节奏处理得好,我们虽默诵也仍然感到愉悦;声调、节奏混搭、错乱,我们即便没有读出声,也仍然感到不舒服。


  所以,文学创作,除了要动用种种修辞手段以使作品产生艺术魅力,还应该重视一字一句的声调、节奏,声调、节奏,其实也应该是一种修辞手段。表现高兴的心情却以一个下抑的音收束,表现沮丧的心情却以一个上扬音作结,或者,以拖音表达干脆的心态,以脆音表达拖沓的心绪,都会让读者无所适从。


  虽然能够朗诵的作品未必就一定是好作品,但好作品一定是能够朗诵的。所以,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应该高度注意语言的声调、节奏。写完一部作品,不妨自己大声地读一读,如果你自己都读得磕磕碰碰、有气无力,如果你自己在朗诵自己作品的过程中都没有丝毫快感,那就说明这不是一部好作品。


  (摘编自2月23日《文学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19:06:09 | 查看全部
让我们朗诵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