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求是网 作者:沈秀操  
    日前,《人民日报》刊文称:近些年,有种另类的“做好事”,一些社区干部为辖区居民办好事情后,或暗示居民往单位送锦旗、写感谢信,或指引其给媒体爆料“扩大影响”,甚至出现媒体收到居民爆料措辞雷同的情况。
    干部为群众服务、给群众办事,事毕张口“要表扬”,说来让人觉得可笑,亦或荒唐。某种意义上说,“要表扬”是图虚名、务虚功,是一种不作为隐性体现,值得各级各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现实生活中,“要表扬”在基层并非个例。为群众办理低保、给群众出个证明、办理有关救济补贴、送去群众生产培训技术……在一些基层干部尤其是社区干部看来,要点所谓的“好处”、让群众为自己“点个赞”并不为过,仿佛理所当然。久而久之,“要表扬”在这些干部看来就是为群众服务、给群众办事应得到的“礼物”。
    “要想事办成,礼物要同行。”这折射出的是干部作风问题的凸显,是“不作为”的前奏,是产生腐败问题的“罪魁祸首”。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中,扁鹊多次告诉国君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可蔡桓公却不理不睬,直至“臣是以无请矣。”“要表扬”是一些基层干部身上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小问题”日积月累就会演变成“大问题”,重演“扁鹊见蔡桓公”的悲剧,必将悔之晚矣。
    分析“要表扬”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是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总认为自己是群众的“官”,为群众做了事就应该得到所谓的“回报”,这样才让自己更有面子,在群众中更有威望。其实是一种极不妥当的做法,是一种错误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二是干部金钱利益关把得不严。把金钱看得高于一切,认为付出就应该有所回报,把为人民服务抛之脑后,心理想着更多的是“给你争取一碗肉,你得分我一口汤”。这样的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一些干部认为属“情理之中”。
    要知道,干部服务群众是工作之本,乃天经地义。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作为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工作,为党的伟大事业奉献自己,根本在于以工作成效取信于民,以工作业绩回报党恩。为群众做一点小事就“心中不忘”,一心想着“锦上添花”,心里始终惦记着群众“给好处”“送点赞”。显然,这是干部作风问题漏洞的体现,如不及时进行纠正整改,最终必将酿成不可收拾的“四风”问题,以致影响干部乃至整个政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可以说,“要表扬”背后更多的是不作为,因为干部“要”的越多,滋生蔓延的土壤就会不断堆积,不作为现象就会越演越烈。
    干部干部,就是要为工作而干、为群众而干,始终不忘奋斗精神,用实干业绩取信于民,用实干成效回报社会,用实干精神赢得未来。只要心中装着群众,紧盯群众利益,始终站在群众角度,一心为人民服务,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助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实事。做到了这一点,表扬的声音、鲜红的锦旗不“要”自来,群众的点赞、社会的好评不“请”自到。
    彻底革除向群众“要表扬”陋习,基层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自我约束,主动摆正位置、定准方向,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努力用工作成效赢取群众自发“送表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