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4|回复: 0

《读者》电子书下载总第85期-Number :1325--------俗语讹变说原

发表于 2017-3-30 23:06: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读者》电子书下载总第85期-Number :1325--------俗语讹变说原

Number : 1325
Title :俗语讹变说原
Author :
Issue : 总第 85期
Provenance :人民日报
Date :1987
Nation :
Translator :
  在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听到或见到一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俗语,但若有人认真考察这些俗语的真实含义,常常会觉得百思不得其解,感到莫名其妙。例如:“有眼不识金镶玉”、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不见棺材不落泪”、“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不到黄河心不死”等。
  这些俗语之所以含意模糊,令人费解,主要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发生讹变的结果。只要把它们的原来形式和意义寻找出来就会迎刃而解。例如:“有眼不识金镶玉”,本作“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或楚地;“荆山玉”,指卞和在荆山发现的璞玉。又如“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本是一句歇后语,作“跳到黄河——洗不清”,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比喻一个人难于洗刷净自己身上的污点。后来讹变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又如“不见棺材不落泪”,本作“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自然令人莫名其妙。“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本作“舍不得鞋子打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讹变为“舍不得孩子打不住狼”,不但使人听到看到,触目惊心,而且与原来含义大相径庭。“不到黄河心不死”,本作“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今名乌江浦,在安徽省和县东北,是项羽自刎的地方。“不到乌江心不死”这句俗语讹变为“不到黄河心不死”,不但将“乌江”换成了“黄河”,使人无从索解,而且改变了原来的含义。
  这些俗语由于以讹传讹,不但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而且在表情达意的运用上也失去了原有的准确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