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6|回复: 0

这家书店不卖书(文化市场新观察)

发表于 2017-3-31 15:09: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合肥尝试公共图书馆与民营书店合作
这家书店不卖书(文化市场新观察)
2017-03-31 本报记者 徐 靖



  图为市民们在“口袋图书馆”参加沙龙。
  资料图片


  在这里,每一本书都有图书馆的标签编码,每天都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读者看到喜欢的图书不再需要花钱购买,而是可以选择在这里静静阅读。这是一家“不再卖书的书店”。


  2016年10月14日,安徽合肥市独立书店“保罗的口袋”1912店挂牌成为“口袋图书馆—合肥市图书馆分馆”,并加入合肥市公共图书馆联盟。“保罗的口袋”目前在合肥有3家分店,1912分店作为其中一家,目前已将自有图书无偿捐献给图书馆,为市民提供免费借阅服务。


  在民营书店转型公共图书馆的“变形记”中,都经历了哪些改变?


  优势互补,建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


  李永钢是合肥市图书馆馆长。现在,除了图书馆的日常事务,他每天都会接到寻求业务合作的电话,“最近向我们表达合作意向,正在接洽的有五六个地方,其中包括街道、企业、商业广场。”李永钢说。


  近几年,合肥市尝试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图书馆领域,渴望借助民营资本的力量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李永钢说:“如今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图书馆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独守一方阵地,坐等读者上门’,必须把图书馆变成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把阵地延伸出去,把服务扩展开,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公共阅读服务。”


  如何让阅读真正走到大众身边,是李永钢一直思考的问题。“民营书店和公立图书馆在功能上有相似性,随着图书销售在书店盈利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他们也迫切需要转型。”李永钢说,“民营书店相对分散,各自辐射部分区域,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服务观念,能够弥补图书馆的不足。”


  这种合作在全国并不多见,因此图书馆方面非常慎重。“最主要的还是担心书店方面会利用图书馆书籍进行销售或者盈利”,李永钢说,“但是我们也不可能要求书店完全变成公益组织,所以,我们鼓励书店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拓展,利用图书馆提升书店品牌和人气,充分利用书店在服务方面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体验。”


  对于合肥市图书馆,合作可以将书籍和阅读推向商业空间,将丰富的馆藏书籍、智能化图书馆服务平台导入民营书店;而对于“保罗的口袋”,转型意味着未来它可以依托合肥市图书馆的资源,更加全心全意地经营与文化相关的服务,通过优质的读者体验和灵活的多元经营,吸引更广阔的读者群。


  通过业务平台建设、硬件安装、数据加工、图书调整、人员培训之后,“保罗的口袋”正式成为了合肥市图书馆的分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书店并没有因为取消卖书业务而造成经费紧张。”李永钢说。


  服务升级,留住老读者、吸引新读者


  史靖澜是“口袋图书馆”的图书总监,现在,他思考的是如何提升服务质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