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34|回复: 1

背篓里的父爱

发表于 2017-4-1 17:08:3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篓里的父爱
  徐祥明
  “如果父亲在世的话,再过一个月,就是他老人家90大寿了。”清明节前夕,来到父母的墓前,想起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父亲是个老铁路,长年奔波在外,家就是他路途中的一个“驿站”,谈不上照顾家,更谈不上对子女的教育和关心。从我懂事到参加工作,只有母亲接过邮递员每月一次送来的汇款单,还有每年父亲扛着大包小包回家探亲时,才让我感到父亲的真实存在。
  当我18岁的时候,来到大巴山深处一个四等小站当了一名桥隧工。虽然距离父亲上班的地方只有一站路,离父亲近了,但心里对父亲依然有种陌生感。
  周末,搭了个便车到父亲单位去看他,也想到县城去转转,晚上在父亲单位的招待所住一宿,第二天再返回工区。谁知,美好的计划,让父亲的一句话说得心都凉了。
  “以后不要周末来了。”
  “为什么?”我不解地问。
  “住宿不方便。”“单位不是有招待所吗?”
  父亲不吱声,指指他那张单身床。我顿时明白了,父亲让我晚上和他挤一挤。
  我满腹的委曲。
  躺在床上和父亲打通腿,我动也不敢动,迷迷糊糊睡着了。早上醒来时,父亲盯着我说:“睡得怎么样?”我没吱声。“我是领导,住招待所他们不会收钱,影响不好。”
  我不想听他说什么,收拾好东西,就进城转去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周末去父亲那里。
  有次去看父亲,办事耽误了当天返回的火车,我只好顺着铁路步行回工区。13公里的路程,要穿过7座隧道,最长的檀木梁隧道有1396米,听说洞顶还有一个火葬场。平时干活都是工友们结伴而行,一个人走还是第一次。快到檀木梁隧道时,一阵风吹在身上,我所有的汗毛都竖了起来,毛骨悚然的我不由加快了脚步,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拿着根壮胆的木棍,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曲,脑子一片空白。当我胆战心惊地一路小跑赶到工区时,天已擦黑了。
  父亲没问我是怎么回去的,没问我害不害怕。
  听说有的工友到单位托熟人帮忙开探亲票回家时,我按耐不住想家的心情,打电话找父亲说,我想回家看母亲。电话那头是父亲严厉而不容商量的话:“还没有上几天班,就想回家,不行。”
  由于不适应山里潮湿的气候,我身上起了一片湿疹,奇痒难耐。我多么想家,望着窗外的大山,看着那一列列远去的列车,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
  这一切,我没有告诉父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喜欢上了工区的一切,还当上了团小组长,生活变得充实起来,去看父亲的次数也少了。
  随着工作的变动,父亲把母亲接到了身边,在陕南的一个小县城落了户。我与父亲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每次回家,母亲总是生气地唠叨着父亲怎么不关心她。我劝说着母亲,您们二老分开时间长了,总有个适应过程,慢慢就好了。
  忙活了一辈子的父亲,自己主动递交了退休申请,终于可以回家陪母亲了。但母亲说,退休后的父亲依然跟上班一样,准时准点地出现在老年活动中心,到吃饭的时间,就准点回来了。
  一次,父亲胳膊被开水烫伤,母亲想给我们打个电话。父亲坚决不同意:“孩子工作忙,不要影响他们。”当我出差顺路回家时,父亲的伤口已经结疤了。我坐在父亲身旁,他望着我,只是拍了拍我的肩头,什么都没说。
  暑期到了,儿子没地方去,母亲让把孩子送回家。
  父亲不太喜欢孩子。调皮儿子的到来,打乱了父亲的生活规律。看着爬高上低的儿子,父亲一脸的无奈和烦燥。“讨嫌”之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再不听话,爷爷就要打屁股了。”这时儿子会躲在母亲身后,寻找保护。每天晚上外出散步,儿子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父亲的后面。父亲想去活动中心打几把牌,儿子会偷偷藏下几张牌,让父亲找半天,还落得老伙计们说父亲耍懒。由于儿子的出现,父亲去活动中心的时间少了,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多了。
  一天,楼里停水,邻居们都到院子外的水井打水。父亲拎着水桶,儿子端着小盆跟在后面,一趟又一趟,小脸被累得红扑扑的。邻居们都夸:“老徐家的小子真能干,长大一定有出息。”父亲听着非常开心,事后一再跟我聊起这件事。
  暑期过后,儿子要上学了。每到周五,父亲都会让母亲问我们回家不回,但他从来不打一个电话。
  每次带着妻儿回家,父亲母亲都要忙上一阵子。
  敲开家门,看到母亲一个人在家时,我问:“父亲呢?”“他知道你们要回来,一大早就进城买菜了,也该回来了,你去看看吧。”母亲望着我说。
  家离城还有一段距离,我匆匆赶去。在铁路涵洞旁的一个小坡上,我看见了父亲。他背靠在石砌的挡墙上,身后的小背篓顺势榙在挡墙台上,低着头吃力地喘着气。
  “老毛病又犯了,不顶用了。如今篮子提不动了,只好用背篓背了”,父亲似乎不愿意让我看到眼前这一切。
  父亲什么时候买的小背篓?我急忙把背篓接过来,里面有鱼、鸡和一些青菜,份量还不轻。我知道买这些东西,要从城北的家,走到城南的集市去。
  “你怎么买这么多菜?小心累着!”“你妈说这都是你们爱吃的。”父亲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把背篓背在肩上,右手搀着父亲。他紧紧靠着我,慢慢往家走去。
  我突然发现父亲老了。那个严厉倔犟的父亲不见了,那个沉甸甸的背篓,默默无声地传递着他对儿女的爱。
  我和妻子商量,以后回家不再打招呼。
  父亲在他71岁时突然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看着我眼中的泪水,刚上一年级的儿子问我:“爸爸,同学说爷爷死了?爷爷怎么会死呢?学校开运动会时,爷爷还奖励了我五块钱呢。”望着儿子天真的脸,我告诉他:“是的,爷爷走了,爸爸没有爸爸啦。”
  13年后母亲也随他而去。父亲从此不再孤独寂寞。
  如今,我也年过半百,慢慢地理解了父亲的艰辛,读懂了父亲的不易和对儿女们的“无情”。细细品来,那是抛不开的亲情和血缘,更是他一生奔波,默默付出的行动,影响着这个家庭和他的子女们。
  在父母的墓前,摆上他们喜欢吃的点心水果。我轻轻地擦拭着墓碑,生怕打扰了他们。模糊的泪眼中,我仿佛看到父亲背着小背篓,搀扶着母亲,向我走来,脸上写满了笑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 17:11:21 | 查看全部
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