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4-1 22:13:13
|
查看全部
售中服务
指销售方与消费者之间达成产品交易的服务过程,此环节一般在建材门店完成。与快消品不同,建材类产品更加趋向于体验式、顾问式服务过程。
售中过程中,导购员的素养、店面的形象、产品的展示都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决策。零售巨头沃尔玛的”三米“原则、宜家家居的体验式卖场风格,都是建材终端门店依据自身情况可广泛借鉴的。
通过售中的标准SOP服务流程,让消费者认知产品、掌握使用要点、消除疑虑,最终顺利达成交易是我们销售团队的理想,但是售中仅仅是一个开始。
售后服务
指销售方为消费者提供的施工安装、问题异议处理的服务过程。
一个好的售后就意味着一次新的售前的开始。
消费者的口碑效应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愈加重要。建材产品以涂料为例,因其是半成品对施工要求较高,业内有”三粉料、七分功“的说法,实际操作中更加强调”人、机、料、法、环“的相互配合。
个人认为对销售人员、施工人员、消费者等相关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知识培训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未必要多么高深,但一定要张弛有度。
服务板块除了针对消费者,还需要关注公司内部协作协同问题。
前天听了一个小段子,是说一个推广项目的执行,光广告就花了三五百万,如果加上渠道推广费用就近千万了,有人不解问老板,”老板,您看现在广告收视这么差,就算渠道卖的好,但投这么多钱值吗?“”如果能通过这个推广项目,让公司各部门之间能实现有效协作,提升协作协同效率,树立服务意识,在我看来还是值得的……“。
部门之间协作协同服务是公司未来竞争力的核心。只有高效的协作才能确保公司战略战术的有效执行,因此打造企业全员服务意识不仅仅是针对外部。
经销商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对渠道的服务水平,才能保持提高在整条供应链中的价值,才能避免被替换、撤销。在快消品领域,在某些区域有话语权、甚至可以对制造商提出要求的强势经销商,无一不是在某些渠道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超强的供货商。
服务贯穿整个六力板块,无论从哪里都能看到服务的影子,只是我们没有常常挂在嘴边。
有很多书籍都对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在此我仅谈谈我对管理的认识,有不足处还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首先我认为管理应该是制度化、模块化、流程化、职业化的一项工作。公司内部的高效协同是公司管理的本质。
个人认为经销商自身管理可以分为5块内容:
1、人员、组织管理;
2、行政管理;
3、渠道健康管理;
4、财务管理;
5、数据管理。
人员、组织管理
人员、组织管理分为2项内容:
(1)员工需求管理;
(2)团队绩效管理。
关于员工需求管理方面,个人非常喜欢《联盟》这本书对于互联网时代公司与员工关系的诠释。
员工、企业分别作为一个独立个体,都有自身的发展需求。员工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目标有效的结合才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之前我们总是习惯将公司比喻为家庭、将员工比喻成家人,试图用家人的观念来影响员工。但人都是有惰性的,而且每个人都会犯错,公司管理不可能具备家庭关系那样包容性,员工也不可能像家庭那样认可雇佣关系。
其实我们可以用足球俱乐部与球员的关系来诠释公司与员工的关系。俱乐部为球员提供薪资、训练、医疗保障、比赛机会等各项平台福利,让球员在球场上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双方互惠互利,球员在俱乐部得到锻炼提升身价,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俱乐部也能通过球员获得球迷支持和荣誉。
发现员工需求,尤其是个人职业发展需求,帮助其提升,让彼此都受益,形成联盟关系而非简单的雇佣关系其实很多企业都有做,只是目的性不是很清晰。
互联网时代的雇佣关系已经告别了传统的终身制雇佣关系,双方都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去选择。了解你的员工很重要。联盟形式会是员工发展更加职业化,公司也会从中受益更多。
团队绩效管理方面很多快消品公司有非常细致的CRC管理,团队间成员可以做非常精细的横向比较。管理内容大体分为2类:A类销量目标、B类管理目标。
A类销量目标在此不做赘述。 B类管理目标快消品公司分解的比较细:新开客户数、拜访客户数、订货客户数、订货品项数、分销品项数等等。快消品的CRC卡是非常好的过程管理工具,但如果过于繁杂也不利于渠道人员的实际使用,希望建材同仁取长补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