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0|回复: 0

如何讲好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故事

发表于 2017-4-2 16:28: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是要让世界全面地认识中国,也在于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资源
  2013年,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公开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4年来,这一理念渐成世界的共识。不久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中国方案之所以能够产生巨大回响,不仅在于东方智慧给出了可取代丛林法则的另一种发展道路,也在于习近平主席等中国领导人不遗余力地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体现了中国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对国际秩序的设计,有助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然而,外界对中国的认识还存在误解。很多时候,中国被刻画成“咄咄逼人”的形象。要想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国故事,究其根本,一方面是让世界全面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另一方面也在于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资源。正因此,我们需要讲好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中国故事。
  某种程度上,中国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品。中国故事内涵的世界性意义,是在世界范围内引导正义至上和各美其美的价值,而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要的。中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是一种对正义考虑优先于对利益考虑的价值观,与西方一些国家价值观的“利益第一”有着本质区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中国尊重文明差异、重视文明交流互鉴,主张文明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与西方“文明冲突论”有着明显区别。
  讲好中国故事,还需要创新话语体系,在中国与世界的不同语境中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传递出中国故事的感召力与说服力。对社会科学学者来说,“中国”的庞大体系和深邃内涵还有太多有待发掘的领域,我们还没有发展出能面向中国现实、回答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的学术体系。这让我们在进入世界时,要么囿于中国的传统而自说自话,要么以中国材料和数据削足适履地印证西方理论和观点。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到西方的理论框架中去讲,而要在跨越多元文化的藩篱中促进大家对中国故事内涵的“意会”与理解。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为中国故事的跨语境衔接做好理论准备工作。
  让中国故事从中国走向世界,也需要培养更多能讲善讲中国故事的人才。讲好中国故事的世界意义,需要具备在全球性的不同语境中开展深入对话的能力,这就要求讲故事的人不仅对中国故事有深刻理解,也要善于在中西古今的坐标系中选择好题材,打通历史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隔膜。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学科或几个智库的作用,而要动员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参与进来,做好中国故事的渠道载体设计、内容主题拓展与语态形态更新。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和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让我们的文明和文化站在与经济力量同等的位置,不仅是系统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一环。讲好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中国故事,中国一定可以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