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回复: 0

闲心、真心与平常心

发表于 2017-4-3 17:25: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闲心、真心与平常心(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2017-04-03 董宏君

  阅读大量的散文,几乎是副刊编辑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相比于其他文体,散文写作者众多,来稿量也最大。散文的无界,带来了散文的某种繁荣之势——对自我的关注、对内心的关注、对自我与外界之间联系的关注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思考、感悟、困惑、趣味等等也越来越丰富。这是可喜的现象。


  然而,好散文却总是匮乏。


  究其原因,首先是读者的流失。习惯以阐释性思维进行阅读的读者感到了不耐烦。相比于小说或杂文,在散文中体会阅读乐趣的读者不那么多了,在当下这样快节奏的生活情境里,压力时时相伴,有闲心体会趣味的读者越来越少。而少了知音就少了“市场”。


  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虽说散文写作热度高,体量大,但是有平常心的文字却少了,写作者也缺少生动有趣的闲心。太过宏大的题材选取,刻意寄寓的内涵,太多的雕琢,过度追求字字珠玑,使得做作的散文成了一种风气。朱光潜先生早就说过,散文可分为三等,“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其次是向许多人说话”,也有作家说,散文应该是读者的邻居。这说的都是散文应有的姿态,一种把自己放低的姿态,一种自然松弛的话语风格。


  再有就是真心与否的问题。散文的价值首要是一个真字。一个写作者观察世界、理解生命、感悟生活的视角,是一个人真性情真思想的流露,写出来的文字倘若不真,再完美的文字也是空心的文章,终会被读者鄙弃。


  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即心灵的饱满。今天的我们几乎生活在一个高度格式化的时代,外出旅行要追逐各种攻略,购物消费要参考各种清单,本来非常个人化的生活、阅读方式也被各种标签所左右,“丰富”得千人一面,“个性”得人人相似,“鸡汤”得一望便知,也许这是我们所处时代的共有病症。在重复与转发里寻找自己,而不是用自己的感觉、感官、思考和行动去接通这个世界,去介入真实的生活。失去了真实的切近和独特的感受,失去了质朴与真诚,心灵单薄如纸片,思想空空纸上行,读者自然不会喜欢。


  好散文难觅,终究还是写作者的问题。有人说好散文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写作者“活”出来的,这话很耐人寻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