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中企互动】企业安全案例“找茬”:注重安全,从我做起

发表于 2017-4-8 07:24:09 | 查看全部

回 16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感谢新宇老师对本起重大交通事故案例的正确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8 07:25:09 | 查看全部

回 17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感谢李老师参与本次案例分析讨论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8 07:26:37 | 查看全部

回 18楼(为生歌唱) 的帖子

感谢谭老师对本次案例分析活动支持,注重安全,必须从我做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8 08:01:49 | 查看全部
交通肇事双方都有责任,责任划分在主次之分上,本起重大交通事故伤痛是惨重的,我们受到的警示教育是深刻的,为什么在经过交通路口时,双方的车速都没有降下来?冯某不知道采取制动呢?因此,我分析,冯某应该是酒驾。(温向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8 08:04:09 | 查看全部
毫无疑问是酒驾,冯某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六款“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的规定。(徐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8 08:14:50 | 查看全部
我的分析是:双方超速通过路口,驾驶员冯某驾驶车辆行驶时,精力分散,神志不清,通过路口时遇险情未采取避险措施,且未执行让车规定,从车速上看断定是酒驾行为,由于地处Y型交叉路口,张某驾驶的大货车行驶在干线道路上,冯某驾驶的小客车行驶在支线道路上,行驶在支路上的冯某未让干路上的车先行,而是强行通过造成重大交通事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8 08:16:36 | 查看全部
期待各位老师积极参与本期:注重安全,从我做起的事故案例分析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8 08:16:50 | 查看全部
玫瑰.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8 08:28:04 | 查看全部
案例一“8.18”重大交通事故案例原因分析揭晓
(一)直接原因
        驾驶员冯某酒后驾车。事故发生后,公安技术部门对事故中7位当事人的血液进行了化验,结果认定,除第四综合服务处运输大队大货车驾驶员张某外,晋州市地方税务局的小客车内6人血液中都含酒精,其中驾驶员冯某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134mg,达到了醉酒状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第六款“饮酒后不准驾驶车辆”的规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8 08:33:49 | 查看全部
案例二:
“5•16”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5月16日,某污水处理厂职工来到马路上,先后打开了6只窨井盖抽取污水,然后下井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了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3人中毒受伤。
        一、事故经过
        5月16日中午12时左右,某污水处理厂张某等3位职工来到马路上,先后打开了6只窨井盖抽取污水,下午1时半左右,张某等4位外地民工到达现场准备下井作业。2时左右,井内污水抽至露管口,民工张某自己用绳子绑住腰部,没有佩带防毒面具先下井作业,下井后张某用榔头、凿子等敲凿管道内的石块,这时一块砖块被敲落,管道内的污水冲了出来。民工杨某在井口上守望,发现张某靠在井壁不动了,觉得情况有异,便想拉张某出井,但这时绑在张某身上的绳子已经松开,无法拉张某出井。杨某便在不采取任何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也即刻昏倒在井内。在井上的程某等另2名民工看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用绳子系住自己的腰部下井救人,先将杨某救出,程某再次下井救人时,由于没有佩带防毒面具自己也昏倒在井内。这时污水厂职工张某见状系绳下井,先后将程某和张某救出井外,此时自己也昏倒在路边。在场的其他职工将4人急送医院抢救,第一个下井作业的民工张某已不治身亡,另3名工人出现脑水肿等病危症状,诊断为急性重度硫化氢中毒,经医院抢救脱险,
        二、事故原因
        (二)间接原因
        1、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没有佩带防护设施;
        2、没有对窨井内的情况进行检查,没有采取强制通风、有害气体检测等手段进行预防;
        3、现场没有具有相应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指挥清理窖井作业,安全监督不到位;
        4、在抢险设施不就位时,贸然救人致使事故扩大。
        (三)管理原因
        1、管理制度不健全。污水处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和安全制度 ,并认真落实;
        2、培训教育不到位。应对职工开展职业卫生和安全教育,加强工人自我保护意识;
        3、习惯性违章作业频发,安全监督不到位;
        4、风险识别不足。未对危险性作业进行识别交底,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