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6|回复: 0

“你建我也建,要乱一起乱”——莫让“破窗效应”在社区蔓延

发表于 2017-4-8 20:43: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付光宇 来源:半月谈网 
社区里私搭乱建,路面上地锁横行,住户装修噪声袭扰,电梯进去烟雾缭绕……对于种种的社区不文明现象,我们从吐槽无力慢慢变成了无力吐槽,甚至有的人“近墨者黑”,为了自己的利益竟对文明乱象“路转粉”。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以地缘、血缘为基础的乡土社会加速转变为城市社区型社会,这考验着我们将个人私德转化为社会公德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社区音符如果不能得到及时修正,“破窗效应”就会蔓延开来。


“失控”的社区,“变异”的居民


在距天津中心城区不远的一个别墅小区里,不少业主都把自己的房子进行了改扩建,由于外观保持与原来颜色的协调,不仔细对比,很难发现对房子动了手脚。半月谈记者在该小区看到,一些业主不是在做室内装修,而是在对房子进行重新设计,其中一家在自己的院子挖了一个约两层楼深的大坑。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可能有人会问,这可是别墅小区啊,房子还嫌不够用吗?为什么还要再扩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告诉记者,开始自己对这种私搭乱建也很反感,认为既破坏了小区环境,也会影响其他住户的采光,但看到别人都在做,感觉自己不做就吃亏了。“你建我也建,要乱一起乱。”


与高档小区相比,一些老旧社区更是“多病缠身”。比如,被称为社区路上“牛皮癣”的地锁。去年天津本地媒体曝出一个不大的社区被800个地锁缠绕,居民私自安装地锁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老旧社区虽然房龄不短,但区位优势明显,周边教育资源丰富,因此吸引了不少市民为孩子上学在此置业,他们大多是有车族。狭窄的小区空间成了私家车主的必争之地,因停车引发的矛盾不绝于耳。


社区居民王先生说,由于没有妥善的管理手段,安装地锁成了大家的一致选择。先到先得,为了保住车位,有的车主甚至在车位锁上再加上废旧自行车或者石墩等障碍物,不但有碍观瞻,还阻挡了出行通道。


监管不为,不能为还是不敢为?


面对种种社区乱象,相关部门为何不能有所作为?明明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对不文明甚至是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为何却处处“留白”?


一位城市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问题并非无人反映,监管部门也并非不想作为,只是在具体工作中面临操作难度大、风险高的挑战,虽有法可依,但执法难严,以致乱象滋生。


比如整治社区私搭乱盖,一些业主经常以耍无赖的方式百般刁难、对抗执法,甚至不惜以性命相威胁,给相关部门造成很大压力,结果就是拆除难。


记者采访发现,要在一个社区拆除违建,除了正常的执法告知外,一般还需要层层上报。而在“走程序”的过程中,一些干部为了维稳,就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区内的违建毕竟不算什么“大事”。


没有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决心,业主们就纷纷效仿起来,各类奇葩的违建、牛皮癣般的地锁就越来越多,大家也见怪不怪了。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表示,地锁虽小,反映的却是城市管理水平。拆地锁,没有利益,只有责任,面对这样的烫手山芋,哪个部门都不想沾,管理上往往推诿扯皮。


作为社区管理者的物业单位,更多的则是不敢为。物业没有执法权,管理起来不够硬气,也不愿激化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否则物业费就容易泡汤,而这种纵容的态度又激起另一部分业主的不满,最后会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


今年2月,天津本地媒体曝光了某城区执法人员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经相关部门核查后,对11名责任人予以问责。


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主任潘强认为,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依法治理社区是更为微观的体现,与广大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社区存在的种种乱象,相关部门不应选择视而不见,否则容易激起民怨,也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多措并举避免“破窗效应”


多位基层干部和群众表示,对于开始显现的不良势头,监管部门应该主动作为,严肃执法,力争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批、治理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


记者从天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了解到,天津市全面启动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工作5年行动,对于新出现的违法建设行为,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做到对新增违建零容忍。目前,天津市综合执法部门正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清查并依法查处建成区现有违法建设、在建违法建设,并建立新增违法建设发现、查处工作机制,建立由街道、社区、物业管理企业等基层单位和相关部门组成的违法建设巡查网络,及时发现、劝阻和制止正在搭建的违法建设,严控新增违法建设。


此外,执法下沉是解决社区地锁等顽疾的“金钥匙”。一位街道综合执法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津在全国率先实施“执法下沉街道”,各部门责任明确了,扯皮的事少了,执法半径短、执法速度快,居委会与居民“人熟地熟”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


天津市北辰区文明办主任狄春喜认为,在社区文明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感动大家,激发道德自觉,而非简单的宣传说教。良好的社区氛围不是说出来的,一定要让大家感受到,这样才能不断巩固和提升社区文明成果。


社区里有住户装修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不但可能影响环境卫生,也容易因噪声过大造成邻里矛盾。在北辰区一个社区楼门口,记者看到一张贴在明显位置的“装修告示”,上面清楚地写着装修业主的门牌号、装修大概工期以及每天装修的时间段,然后还对装修给附近居民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这样一来,即便是有些影响,其他业主一般也会理解了。


“这一现象并不鲜见,说明我们社会的社区文明意识在不断提升。邻里之间关系越冷漠,越容易从一己利益出发,反之则会相互理解,也能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狄春喜告诉记者。( 半月谈记者 付光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