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求是网 作者:宇辉
“2017反腐第一大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档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剧作为一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反腐作品,不仅写出了当下反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多面性,更将其提高到了依靠文化、法律、制度进行反腐的高度上。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反腐是一场必须赢不能输的斗争。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反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四年来,中央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看见并享受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成果。
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见真章、动真格,在一些部门及官员中曾经比较广泛存在的“讳疾忌医”心病也大为好转。记得几年前,在这场反腐风暴刚拉开帷幕之际,很多人不相信会有省部级官员成批落马,更不信周永康这样高级别的官员真的会被查办。
之所以不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认为“封疆大吏”或正国级官员理应是普通党员的榜样,法办这些腐败高官有可能“破坏”党的形象。几年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工作,反腐败的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中央反腐敢于揭丑,“铁帽子王”之类的各种神话不断被打破,反腐败得民心顺民意,得到群众高度认可,一些人“讳疾忌医”的心病自然也逐步痊愈。
中央惩治贪腐毫不手软,正风肃纪久久为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力反腐、刚性执纪,证明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是空话,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但现实中,仍有一些人抱有侥幸心理,“三观”损毁、价值错乱、行为失范。有的人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嘴上讲的是理想信仰,实际上却是“双面人”;有的人贪图安逸享受、怕苦怕累,享乐在前、吃苦在后,有半点委屈就打“退堂鼓”;有的人以公帑入私囊,为一己之私不惜多贪多占,屡屡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
柳宗元在《蝜蝂传》中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种叫蝜蝂的“善负小虫”,喜爱背东西,爬行时凡是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结果越背越多。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力气也不肯停,最后掉下来摔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千载而下,这些警语直到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蝜蝂的悲剧,在于背负贪欲而行。这样想来,人的欲望,有时是不是也会深陷“蝜蝂困境”?比如,很多贪官被抓后,人们才发现,他们聚敛了巨额财产。有的专门租房堆放贿金,有的藏巨款于鱼塘暗道,有的坐拥几十套乃至上百套房子,有的家里现金之多,清点时竟烧坏几台验钞机。“人不能把金钱带进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带进坟墓”,看看庭审陈述、听听狱中忏悔——“贪欲让我丧失了理智”、“被钱冲昏了头”,悔恨何其沉重,教训又何其深刻。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当前,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要真正实现“不能腐”和“不想腐”,还要依靠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对于我们这个把“人民”二字铭刻于心的政党来说,反腐败永远没有剧终。以人民的名义,是反腐的动力,更是反腐的意义。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宗县委组织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