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54|回复: 3

981期 安全发展捍卫生命:在体面劳动中赢得尊严——本期主持人:刘小强 王新平

发表于 2010-4-2 17:59: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频繁发生的恶性安全事故,我们的心顿感撕痛!由此感悟:生命安全是我们体面劳动,垒筑“尊严”大厦的基石,基石不牢,大厦则易坍塌。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固守生命的安全,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安全的阳光下轻松快乐地体面劳动,我们班组职工深感任重道远


安全发展捍卫生命:在体面劳动中赢得尊严

【主持人说题】
■重庆能源集团          刘小强
■中铁三局桥隧公司 王新平
        让班组职工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我们班组职工和企业的共同愿景。然而,3月28日王家岭矿发生透水事故,153名工人被困井下,目前生死不明;3月31日,河南伊川一煤矿发生井下瓦斯突出爆炸事故,造成工人2死1伤。面对如此频繁发生的恶性安全事故,我们的心顿感撕痛!由此感悟:生命安全是我们体面劳动,垒筑“尊严”大厦的基石,基石不牢,大厦则易坍塌。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固守生命的安全,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安全的阳光下轻松快乐地体面劳动,我们班组职工深感任重道远。

        我们班组职工无论工作在车间机器旁,还是几百米井下或者野外施工,职业危害始终在与我们同行,我们一方面要尽力增产增效,一方面要遵章守纪、捍卫生命的安全。可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对自身安全的警醒意识却往往在对金钱、利益的追逐中走形变样,于是,我们中有的人在危机重重中妄自大喊“勇争第一”,为了这个“勇争第一”不惜拼命甚至葬送国家财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班组职工还有尊严可谈吗?

        要尊严,首先要安全。对我们职工而言,尊严不是企业墙上激昂的标语及企业领导慷慨的陈词。每天早晨能够哼着小曲去上班,工作中不违章作业、确保自身不受职业伤害,黄昏能够一身轻松地回家按时吃饭,这应该是我们班组职工最起码的尊严。如果上班不在意、工作随意性强甚至违章蛮干,那么,不但自己没有尊严,而且还会侵犯和损伤别人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职工所憧憬的有尊严的生活和工作,应该从保证生命安全说起。

        “体面劳动”,是近期来我们班组职工喜欢说的一个词,也是我们班组职工在不知不觉中不断追求的职业境界。说实话,我们职工不管收入如何,都希望自身的劳动付出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重视,自身价值能够从劳动中得到体现,我们认为,这就是一个班组职工最起码的尊严,尊严不只意味着温饱之类的物质保障,尊严更是人生的基本价值。让职工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就是实现职工尊严的最好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1月7日《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对实现体面劳动、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论述。他强调,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工会的神圣职责。工会要积极为广大劳动者说话办事,特别是要致力于改善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让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这是高层对体面劳动作出的权威注解,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劳动者基本权利的充分尊重和深切关怀,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视态度和郑重承诺。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体面劳动的阐述,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以牺牲劳动者权益、破坏资源环境和高能耗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已成为当代中国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安全发展的重要价值目标。

        怎样才算是让劳动者体面劳动呢?就是要让广大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劳动收入、劳动保障、生活质量都有切实的改善,广大劳动者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具体分解就是要保障安全健康的劳动,维护职工权益的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的劳动,彰显人格尊严的劳动,共享发展成果的劳动。积极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形成职工得实惠、企业得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劳动关系双方的互利双赢。

        应当承认,我们很多企业在体面劳动这方面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没有跟上中央的步伐。现在,应该是我们警醒的时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5 08:15:2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6 20:54:4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7 14:19:0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