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能吃上种类多、风味好、连食性强、包装轻便、保藏时间长、能随时调用的中式美食,是许多官兵梦寐以求的事情。
日前,军委后勤保障部军需能源局与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共同召开了单兵自热食品研发工作部署会,这是我军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单兵自热食品改进科研任务。
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广泛关注。科技日报记者独家采访了科技部农村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参与任务的相关专家等,掀开了单兵自热食品的神秘面纱。
遇水就能加热食品
“自加热就是一系列化合物遇水后,和水产生反应,让水快速变成炽热的蒸汽以此来加热食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小松说。
但是,自加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一方面要求速度快,瞬间产生大量的蒸汽,集中后能让冷却的食物或者已经制熟的食物复热。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会产生氢气,尤其是在密闭的环境中,比如装甲车人数较多时,大量氢气产生就会有危险,所以希望加热中尽量没有或者只产生少量的氢气。”胡小松说。
上个世纪,我军就在探索研究,产生少量氢气就是难点之一。
“单兵食品从上世纪开发到现在,加热效能还不理想,加热后外热内冷现象还存在。同时,种类较少,如果官兵连续吃多天就可能会腻烦。”胡小松说。
“这跟外军有较大区别,韩军日军虽然也有这样的需求和研究,但他们对冷食还比较习惯。伙食就是战斗力,伙食的好坏影响着官兵体能、营养、心情,特别是官兵在抗震救灾、野外军训军演、反恐中执行较重任务,伙食的好坏意义更为重大。”胡小松说。
10多家企业来比武
截至目前,已有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等6所科研院校和从全国遴选出的17家食品生产企业参加该研发工作。
“两三个月后企业将拿产品来比武,科研单位和高校学者要和企业对接,从发热材料、发热效能、蒸汽的集中度、加热安全等方面展开攻关。”胡小松说。
除了要保证加热剂、水、蒸汽的安全性,食物加热后的安全性也是改进的要求之一;为了提高连食性,改进工作还要求从食材的调味、制作入手,提高食品风味、口感及连食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