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全国象棋排局特级大师、铜陵有色铜山矿业公司矿工曹以明
2014年7月4日,生活在皖南山区50多年的铜陵有色铜山矿业公司矿工曹以明,由于在象棋排局研究上的突出成就,应邀参加《棋友》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他是第一次来到首都北京,并有幸在中国当代著名棋艺理论家石毅家中做客,心情是无比的激动。在这之前,曹以明已与石老通信往来长达20多年,但是一直素未谋面。
自幼受家庭的熏陶,曹以明酷爱象棋。父亲是一名矿工,棋瘾很大,常邀同事来家切磋。十几平方米的小家,常常同时要摆上三四盘棋,一下就到晚上11点多,有时甚至“酣战”到凌晨。长期的耳濡目染和父亲的有意培养,使曹以明很小就对象棋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十几岁开始,父亲就让曹以明代替自己与同事对局。逐渐地,他在十里矿区很难找到对手。80年代初,曹以明逐渐减少时间与人切磋棋艺,而渐渐转向象棋排局的自学研究。
为了研究排局,曹以明经常早起晚睡,有时在睡梦中产生了灵感,立即爬起来拿笔就写。他在床顶的蚊帐上贴一张棋盘,在被单上也画一个大棋盘,达到“睁眼是棋、闭眼也是棋”的痴迷境界。为了支持丈夫的爱好,妻子默默地将家务活全包揽下来,并乐于成为丈夫排局作品的第一个欣赏者。每当曹以明有新作出炉时,妻子都要问长问短,了解其立意。曹以明说,他的艺术才能是妻子造就的。为了感谢妻子无怨无悔的支持,曹以明特创作《伴侣》一局,以寓夫妻俩心心相印。
曹以明对作品要求很严,不模仿、不盲从、不流于俗套是他创作的原则,不断更新自己的艺术手法和艺术意识,扬长避短。正因为其长期对创作的严格要求,曹以明的排局艺术造诣、美学旨趣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爱好遇上坚持时,就会结晶成才华。曹以明从1982年初学排局,到2012年7月荣膺全国“象棋排局特级大师”、象棋排局家称号,已与象棋排局“相知相恋”了整整30多个春秋。在这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中,他痴恋于排局,“为伊憔悴”、“无怨无悔”,但他也从排局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
曹以明以高标准推出的作品,一旦面世,常常引起全国象棋排局界的注目,一些象棋大师或美学家撰文赞赏,并给他来信来电祝贺鼓励。1991年,排局作品“亚运在北京”是曹以明发表见刊的处女作,并荣获全国排局大赛三等奖,当年被授予“排局士”称号。1996年春,曹以明在《羊城体育》发表的“一雷天下响”排局再次轰动了全国排局界。著名的排局王、上海《棋友》编辑朱鹤洲在审校此局时批曰:“前无古人!”中国名人书画院原副院长、广东清远市棋协副主席崔鸿传将该局收录进《排局美学鉴赏》一书,他在书中写道:“此局长达85着,气势恢弘,一泻千里,给人以雄奇伟丽的感受,堪称是一则时代精神的颂歌”。
曹以明在排局创作上属于高产者,他以往一年创作排局达百局,但是现在每年不超过10局,着力精中求精。比如,曹以明于2016年6月发表的排局《美满中国》,红方16子、黑方16子,共27回合,满子结局,该作品是2003年草拟,创作了十多年,如璞玉打磨般终于成器,目前在国内已发表的排局作品中绝无仅有。2017年春节刚过,曹以明又创作出19回合的排局作品《盛世盛会》,他计划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发表。
搞艺术的人往往是孤独的,在孤独中寻找智慧的灵感。与象棋排局为伴30多年的曹以明,却从没有感到自己是寂寞的“独行侠”。30多年过去了,曹以明认为自己最重要的收获,不是发表在诸多报刊上的百余篇作品,也不是十多次在全国排局比赛中获得的名次和荣誉,而是结交了一群关心爱护、鼓励鞭策他的弈林知音。这些棋友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中大多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化名人、高级知识分子,而矿工身份的只有他一个,这些朋友都因象棋排局而与他相慕倾心。30多年来,曹以明虽与他们未曾谋面,一直只是通过电话和书信往来,但他们亦师亦友的真挚帮扶,让他受益良多。这些弈林好友不遗余力地将他推向中国象棋排局界的前台,或推荐作品,或撰文鉴赏,或为其立传介绍。已有80多岁高龄的广东清远市棋协副主席崔鸿传撰写了通讯《一代新星曹以明》,文章中饱含激情地写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六篇作品,是他真切的体验,从中看到这排局自学成才的青年奋斗前进的身影……” 
                                                                  (方咸达 钱庆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