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完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的是创作者不俗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技巧。
兖矿东华建设公司三十七处项目经理陈军,给人的第一印象面容清秀,言谈举止之间颇具“艺术范”。更为可贵的是,36岁的他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项目建设当作制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并牢牢地与其贴上“兖矿建设”的品牌标签。
坐落于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的山东省寿光市“中南世纪星城”项目,是中南建设集团开发的高端住宅楼群,陈军项目团队负责施工该项目E区四栋高层住宅。作为“兖矿建设”与中南建设集团的首个合作项目,陈军和他的14名团队成员心里非常清楚,一个是国企的典范,一个是民企的标杆,他们担负的不仅仅是完成施工任务,更重要的是要打响“兖矿建设”品牌,促进双方能够长久互利合作发展。
由于前期基础工作扎实,2016年10月1日项目一开工,陈军就带领项目团队迅速进入紧张地施工状态。然而中南建设对工程质量近乎苛刻的严格要求,让陈军如履薄冰。一天一小检,三天一大检,周周不定检,一旦检查通不过,返工处罚不说,还会影响项目付款,陈军压力感倍增。
“如履薄冰,但不能胆战心惊。品质提升不是一句空话,精益化管理需要我们更加注重每一个细节,不能出丝毫差错。”陈军向团队层层传递压力,并带领他们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施工中,他们大力推行样板领路,设置材料、工艺展示台,做出示范样板间,统一施工要求,明确质量目标;自检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实测实量,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整改;为保证中南建设要求的主体墙面达到免抹灰效果,他们坚持混凝土浇筑前组织监理、施工、劳务对模板支撑体系进行三方验收,确保混凝土成型质量。在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期进度方面,他们采取分段交叉施工,把四栋楼交错开,分别制定接续施工方案,形成滚动式施工流水线,并一举攻破构造柱免支模技术难题。
在陈军带领下,1号楼45天提前具备开盘预售条件,春节后46天5号楼实现主体封顶。如此快速的施工速度让中南建设有了些许担心,他们相应增加了对工程的质量验收和实测实量,原来随机抽取的80个检测点增加到100个点,可检验合格率依然达到95%以上,中南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对陈军竖起了大拇指。
陈军说:“这期间,我们基本上每天都在加班加点,所有团队成员每天要晚十一点以后才能休息,大家都很累,可大家想到身上所担负的任务使命,看到楼一天天在长高,精神状态和团队协作保持的非常好,也很有干劲。”
然而很多人没有想到,陈军团队能做到如此好的质量过程控制,最厉害的“法宝”竟然是一个小小的微信群。原来,陈军对微信并不怎么看重,自己也很少使用,到这个项目以后,他看到大家用微信交流工作方便快捷,加上中南建设对工程质量的严格要求,决定要建立一个项目微信工作群。在他的倡导下,项目部以“攻坚团”命名的微信工作群建立起来,并把监理、劳务队班组负责人,甚至把楼层养护工都拉进群里。这样一来,施工中人人都成了质检员、安全员,一旦发现安全质量隐患问题,照片就被传到群里,看到图片谁负责谁就立马就进行整改,并把整改后照片发回群里共享。同时微信群还是个“曝光台”,对于没按照要求整改的隐患问题进行曝光,让心存侥幸的人既丢了面子,也丢了票子。如今,每天近二百张的图片,让微信群的作用更加广泛,工程形象进度、好的施工小窍门、优质的工程质量图片也被上传上去,成为大家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最佳平台。
项目顺利推进,现场瞬息变化。2017年春节刚过,中南建设又向陈军下达“责任状”,要求8号10号两栋高层工期提前,这给了陈军一个措手不及,人员不足、材料紧缺等现实问题摆在面前。这时候,组织上给了他大力支持,经三十七处党政领导研究决定,将铝模施工引入10号楼,随即铝模施工队进场,解除了陈军的后顾之忧。严格遵守工程质量要求,陈军与铝模施工队紧密配合,优化铝模板施工方案,进一步提升混凝土浇筑成型质量,并通过铝塑模板结合实验,超前制定出解决变截面问题的办法。而对于中南建设来说,铝模工艺首次被引入项目施工是一个不小的惊喜,成为他们对外宣传质量品质的一个亮点,在当地赢得了良好反响和口碑。
在每月一次雷打不动的业主开放日里,业主们被陈军团队标准化的现场管理和精益化的质量控制所折服,说起“兖矿建设”,他们赞不绝口。2月26日,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陈锦石来到陈军工地视察,令陈军意外的是,他并没有按照项目部设计的路线走,而是以一名业主的身份去细心查看边边角角以及一些隐蔽工程,最后同样对陈军团队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4月8号,10号楼如期实现开盘预售,场面非常火爆,当天创下8000万元销售业绩。那一天,平日里紧张严肃、不苟言笑的陈军笑了,并且笑的非常开心。
建设靠实力,质量铸品牌。一路走来,经过这个项目的磨练,摸爬滚打了6年的项目经理陈军更加成熟,有了更高目标,他把自己的团队定位为市场开拓型团队,致力打造更多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去争取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让更多项目烙上“兖矿建设”烙印。(张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