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江汉油田 胡涛 陈蕾
冬去春来,我独自一人来到外公的墓前,轻轻拂去碑前的落叶,合起双手深深给老人鞠了一个躬,心中默默送去了祝福。老人离开我们已有13个年头了,可我时常会想起他慈祥的笑容,坚毅的眼神,以及他精心经营的小卖部。
1984年春节,4岁的我第一次到湖北省潜江市郊的外公家里过年,“赵台村”这个地名就是那时知道的。当时那里给我的印象是:凹凸不平的土路让我摔了很多跟头,抬头望去可以看见很美的蓝天白云,村民们身上的棉袄有很多都“炸”开了花。记得那天外公风尘仆仆地从外面回来,一进家门就放下肩上打着补丁的布袋,一把抱起正在地上玩耍的我,用胡子不停地在我脸上蹭。和我亲热完后,他搬出了屋里唯一的一张八仙桌,从布袋中倒出很多小花炮,一时间,村子里的小孩和大人们都围了上来。我被突然涌来的人群挤到了外公的身后,睁大了双眼看着发生的一切。没过多久,桌上便空了,外公的手里却多了一大把零钱。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年饭,外公说:“村里穷,大家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花点钱买些东西,我卖点小玩意儿图的也就是让孩子们高兴。”那一年,外公的小卖部正式开张。
15岁那年春节,我又回到外公家过年,当年卖鞭炮的小铺子已变成了日用品杂货店,并且已从桌上搬进了家中,占了屋子一半的位置。我走进去仔细“观摩”,才发现那里面真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条长长的货架分成了四块,上面摆满了吃的、喝的、玩的、用的,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我应接不暇。我开玩笑地对外公说,“您老现在可是老板了,生意越做越大了,不过有人来买东西吗?”外公笑着对我说,“这两年村里人富了,来我这个小店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有时一个礼拜要到城里进两三次货,都忙不过来,我正准备着再腾点位置把它做大呢!”说这句话的时候,外公的眼神里充满了坚毅和智慧。
25岁那年我退伍回家,斯时外公离开人世已一载有余。我带着伤感独自回到老家,再次看到了外公的小卖部。当年的杂货店如今已变成了一个小型超市,进到店内,地上铺上了洁白的瓷砖,面积在以前的基础上也扩大了两倍,货架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了八个,商品的种类和数目都是原来无法相比的,记账收钱方式也由原来的手写改成了电脑。店外,一栋挨着一栋的小楼房拔地而起,脚下的路也不知何时铺成了水泥地,大人小孩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喜悦。那时我突然思念起外公,想看看他坚毅而充满智慧的眼神,也许正是这种坚毅才让我们看到美好的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