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莆田4月12日讯  近日,走进东仙社区,犹如走进了孟浩然笔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歌意境,吸引了国内外自驾游游客、骑客自发来到社区观光休闲度假游。 来自上海的游客陈先生对社区的环境、风光赞赏有加,他说,“紫霄洞景区美如仙境,祈梦文化故事韵味深长,这里的美景可以和江西婺源相媲美,让我们流连忘返”。东仙社区在党旗引领下,从省定贫困村和基础薄弱的后进村华丽转变为美丽乡村示范村。这主要得益于新一届党委班子到任后,以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着力点,通过支部带动、党员示范,在组织建设、产业提升、民生工作等环节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山亭镇结合实际,率先打造出“党建+美丽乡村”工作模式,呈现出“四心四美”的良好局面,即核心引领党旗美、向心发展产业美、爱心奉献生态美、民心顺应和谐美。
建队伍强堡垒 夯实党建基础
建学习型党组织。山亭镇按照“六个一”夯实基层党建堡垒,即一月一次党支部主题党日(党群活动日),一季度一次专题党课,一年一次党员分析评议,一年一次组织生活会,一年一次党建述职,一年一次议发展座谈会。东仙社区党支部将每月20号定为党员干部活动日,组织党员干部通过读报、看新闻,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事迹,并由党委书记挂钩东仙社区给广大党员上党课,形成组织生活常态化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发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主体意识和宗旨意识。此外,驻村工作队以“一对一”的形式对村干部美丽乡村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充实村干部的业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建互动型党组织。围绕环境美是基础,产业兴是关键,百姓富是目的这条主线,整合开发旅游资源。东仙社区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重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打造成50亩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餐饮于一体的紫霄洞生态采摘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东仙社区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变“单兵作战”为“抱团发展”。目前已形成以紫霄洞为中心,望仙门、赏春台、百年奎树、仙井、鹰嘴岩等十八个自然景点众星拱月的的乡村旅游景观布局,有力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壮大,实现产业转型和生态建设“互动双赢”。
建服务型党组织。社区党支部以联系帮扶群众为抓手,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方面,以“5+1”形式,每个党员挂钩5户农户和1户贫困户,入户走访,深入到所帮扶对象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群众事务党员代办”制度,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与社区两委干部一起轮值轮岗,利用“便民代办点”平台,让党员干部充分履职,为群众解疑答惑、办理各项业务,让群众共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倾力美化环境 切实凝聚民心
完善旅游设施。按照“全域景区化”、“村庄景观化”的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建精品亮点、串精品路线、成精品板块,把东仙建成“来了还想来、流连驻足”的特色美丽乡村。社区党支部通过在外商会、党员发动等方式捐资共建美丽乡村,其中党员捐资达157万。通过投资45万对新文路通往紫霄洞景区道路拓宽及栏杆建设,投资30万整治山坪自然村,投资100万安装中国结LED景观灯,建设公厕50平米,安装140个治安监控,安装利用光伏太阳能发电路灯110盏;投资80多万元,修建凉亭、游步道、石阶等旅游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
美化村容村貌。针对村容村貌脏、乱、差,东仙社区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战场,不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将村域划分为9个党员责任区、17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责任区的形式交给每个党员一块发挥作用的“责任田”,这些党员遍布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各个角落。支部组织责任区内的党员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共建进展进行通报、梳理和总结,并由党支部书记对当月美丽乡村建设进行点评。一名党员一个岗,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山亭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实践载体,抓党建促发展,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带来新气象。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得到大大的提升,信心更足,劲头更大,有力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展现和谐之美。构建“1+2+3”工作模式,即以党支部为核心,以村调委会和便民服务代办点为平台,以村级调解员、综治协管员和党员代表为主要力量,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保平安的作用。同时,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精神生活,通过入户走访、分发宣传单、播放村广播等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新风新貌。自从开展共建美丽乡村后,自然化解了36户52件矛盾纠纷,村民们捐款、捐石头、让地等现象层出不穷,唱响了乡风文明和谐曲。
强化要素保障 狠抓项目落地
山亭镇坚持把项目保障作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动力引擎,“双轮驱动”实现美丽蝶变。下沙尾水排海项目是省重点环保建设项目,是落实《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的重要抓手,也是山亭镇的标杆性工程。为了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山亭镇把支部建在建在项目上,把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干部主动服务到项目中,形成了项目攻坚突击队。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加快项目建设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发扬能打胜仗、攻坚克难、坚韧不拔的山亭精神,把党旗插在了项目工作的关键节点,共建美丽乡村和项目攻坚成为山亭镇党员干部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写照。
党员征迁服务队分成3个党小组,在拆迁、安置过程中,他们深入一线给群众算好“经济账”和“政策账”。从早上6点多,到晚上八九点,向群众做过细的思想工作,使35户征迁户由观望彷徨到理解支持,从而有力推进征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东仙支部书记林金海夜以继日做工作,感冒发炎了,也只是打打吊瓶,克服困难又驻扎在项目一线。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党员干部一线忙碌的身影与飘扬的党旗交相辉映。征迁干部不分节假日,不分早晚,道村民家中宣讲政策,其真情服务打动了群众,为项目征迁打下了基础。群众心结被一个个打开,阵阵春风吹暖了心坎。
征迁服务队仅用两周的时间就如期完成35户4869平方米房屋征迁工作,100%完成丈量评估,100%完成签约,100%如期交房。
下沙项目攻坚是山亭镇众多项目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山亭镇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发挥党员冲锋在先、吃苦在前的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了工作进度,真正做到了“支部建在工地上,党员攻坚在一线,作用发挥到现场”。(山亭镇黄良仁、佘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