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18|回复: 1

“老子就是法”,谁还能信法?

发表于 2010-4-5 21:30: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指出,人们解决纠纷“信访不信法”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他建议领导在重视信访工作的同时减少批示,将各类争议逐步引导到法治的主渠道上来。

   广州日报发表欧木华的文章:信访和信法其实并不矛盾,信访其实也就是信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信访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一种途径”。人们愿意通过信访来解决纠纷是一种正常的权利表达方式。诚然,现在确有一些百姓不愿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是对法律不信任,不如说是对当地法官不信任。很多上访者是因为明显遭遇“司法不公”,他们上访的目的并非希望领导批个条子让自己赢得官司,而是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扫除程序正义的障碍,让案子进入重新受理的正常渠道。换言之,信访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希望纠纷得到合法解决。我们应该反思的不是百姓“信访不信法”的伪问题,而是为什么当上级领导批示后,有些部门和官员才会重视解决百姓的问题?这种“信权不信法”的作风才是真问题。如果说领导批条子有什么弊端,也只能说弊端的根源在于某些干部把领导批示的事情放在心上,却把百姓的事抛诸脑后。

    小蒋随想:《信访条例》之所以存在,主要原因是依法治国、依法限权仍不完善,社会依然需要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辅助性诉求与救济渠道。信访——遇冷——上访——截访,并不意味着信访本身有问题,而是权力渎职与傲慢的恶性循环。在许多案例中,并不是老百姓不懂法,信访也不是谁的“爱好”,而是法律维权与申诉渠道梗阻,甚至侵权者与接受申诉者本身就是一体的。面对“老子就是法”、“你们算个屁”之类狂言,草民到哪里说理?法学家们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依法治国应该通过法律解决问题,而不应该依靠人治。总是依赖人治,法治构建将踌躇不前。两难之处恰恰就在这里,如果法治仍有不少缺陷,又不能通过其他渠道解决问题,社会运转的神经可能在法治完善之前就因种种矛盾与冲突被绷断。我们必须承认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面对执法犯法、权力干涉司法,我们仍旧需要特殊的制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9 20:34:34 | 查看全部
不管信法还是信访,为人民解决困难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