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姚振秋:丢啥也不能丢好传统
1985年,19岁的姚振秋被分配到徐州站运转车间甲班四调干制动员。
甲班四调,这个曾以“三个一”调车法唱响全路的青年调车组,成为徐州站青年职工的骄傲。姚振秋就是在“火样青春”的环境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优秀职工,3年后,他被路局团委授予“五四劳动奖章”。
1997年,他被任命为徐州北站运转一车间乙班支部书记,同时,他也把老甲班四调的优良传统带到那里,使这个大班面貌焕然一新。2002年8月,当他被任命为运二甲班的值班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时,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已经纯熟的他发誓要在这个基础还算不错,但毛病也不少的大班里干出一番作为。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面对一大堆急需解决的矛盾,他使出了曾经让他终身受益匪浅的杀手锏——“一严、二管、三帮、四带”。“严”,就是先严自己,只有自己被他人挑不出毛病,才好大胆挑“刺”;“管”,就是管好党员和班组长,因为他们是大班的中坚力量,只有党员作用发挥好了、班组长以身作则了,职工也就无话可说了;“帮”,就是帮助后进职工转变,只有职工人人自觉维护班组名誉,才是团队共同进步的根本;“带”,就是带好队伍,只有团结和谐的队伍,才能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奋斗。
首先是班组纪律问题。观察中,有些职工晚来早走、不遵守劳动纪律、提前洗澡现象严重。但是职工眼睛却在盯着姚振秋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为严于律己,他每天都是提前到支部,下班后都是最后一个洗澡,以致于看澡堂的伙计戏称他是“刷澡堂”的。驼峰有个拉风制动员,还是个党员,但该同志不仅党员作用发挥不好,反而起到不好的影响。有事没事晚来,大事小事早走,作业质量较差,错摘风管,常给下一道工序带来麻烦,且听不进批评。于是,姚振秋多次找他谈心,但效果甚微。一次,该同志9点多才到岗位,而且满嘴是理。姚振秋当着大伙的面狠狠批评了他。为了怕该同志破罐破摔,下班后,姚振秋又专门找他谈心,讲了许多道理。该同志感觉书记很给自己面子,再这样下去实在对不起人,于是在以后的工作工作中他自觉改正恶习,使驼峰的工作干起来也非常的顺畅多了。
调车作业,各类故障随时都会发生,这也正是考验姚振秋业务能力的关键时刻。不少对他“甲班四调出来的也不见其业务技术都是一流”的伙计常常想看他的“笑话”。可是,一次又一次的让他们失望。可以这样说,自姚振秋上任那天起,只要调车中出现技术问题,他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他纯属的业务帮助排除。同时,在作业中,姚振秋会以示范的动作帮助伙计解惑释疑。一来二去,伙计们在他的帮助下,业务技术大有长进,许多故障都能自己排除。
姚振秋在开展工作的同时,继续扩展和延伸着甲班四调“一勾一辆不马虎、一分一秒不凑乎、一丝一毫不含糊”的含义。用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改变职工“各扫门前雪”的个体陋习。有一个党员班组长,个人安全成绩不错,但他仅仅为了自保,而很少关心其它同志。姚振秋便多次找他谈心,讲个人进步与集体荣誉相得益彰的道理。使他放弃了狭隘的个人主义观念,成立帮助小组后进同志共同进步的带头人。现在,该小组团结互助蔚然成风,一些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伙计个个成了“想干、会干、愿干”的生产骨干。今年7月5日,暴雨冲垮了下发九道路基,造成塌陷,钢轨悬空,该小组作业时发现及时,防止了一起可能发生的行车事故,受到车站通报表扬。
一根筷子易折断,如今50多人在“三个一”的凝聚中合成一股绳,试问,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