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在网上流传。它回顾日本1985年至1991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年至2008年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明年崩盘。
燕赵都市报发表张瑞东的文章:在我看来,“崩盘”并非恶意的末日预言,而是公众用最简单的手法玩了一把行为艺术,对当前楼市调控政策投下了最直接、最无奈的不信任票。是的,当前中国的房价已经到了应该给予足够警觉与担忧的时刻了。每个人都知道房地产对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楼市崩盘意味着什么,但为什么民众会“自残”到预言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地步?这其中,有对高不可攀房价的辛酸,有对各个利益主体联手推高房价的愤懑。去年底开始,从信贷到土地,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无一不指向“高烧”的房价。但调控政策收效不大,使得民众相当失望。当前公众迫切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措施出台,能彻底根治楼市高烧。正如日本首任财务副大臣村上诚一郎说的:“在那种危急时刻,毫不犹豫地果断实施一些政策是必要的,小打小闹、不痛不痒的政策不能够阻止事态的恶化。
小蒋随想:房价能否降下来、或者哪怕只是保持平稳,要看各级政府是否愿意“壮士断腕”。在城市拆迁补偿、地王价格不断翻番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与银行比开发商承担着更大的金融风险。换言之,如果房价不保持猛涨态势,地方政府可能亏本乃至破产,金融机构更面临巨大坏账。这并非危言耸听。事实上,不少地方政府大拆大建、行政高额开支下,负债已十分高昂,只是依靠卖地财政支撑着“灰色GDP”的循环。地产商资金链断裂,不过是老板破产。如果地方政府陷入财政危机,难道要中央偿债?不得不说,地产问题的严重性与解决的时间窗口呈反比态势,留给行政者犹豫不决的时间真的不多了。美国次贷危机、香港金融风暴、日本经济衰退看似都在转瞬之间,实则问题早已日积月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