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韩信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
因为他有坚定不移的人生大理想。
正如苏轼所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07
专栏作家李刚讲过一件趣事:
几年前,他老婆想买一套学区房。
他一算存款,连首付都不够。
于是建议:攒点钱再说吧!
当然,最后胳膊没能拧过大腿,
老婆东挪西借,硬是把首付给付了。
结果才过两年,房价就翻了倍。
李刚高兴得不得了:“幸好买了。”
论理财能力,李刚远在老婆之上。
“我有十几年投资经验,再复杂的金融工具,我也一清二楚,而她连买个银行理财产品还要问人家保不保本。”李刚说。
但这件事,李刚一开始就陷入了穷人思维。
“我没有思考学区房是不是一个必须而且合理的目标,而是首先考虑钱够不够。”
这就是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区别:
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
富人思维的特点是目标导向。
穷人思维买房,首先考虑:我存款有多少,月收入多少,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
富人思维买房,首先考虑:我要不要买房,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如何跳出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
第二个:建立目标导向思维。
正如李刚所说:如果一个目标是合理的,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条做事原则。
08
青年作家李尚龙讲过一个故事:
他刚上大学时,宿舍一同学特抠门。
有一次,李尚龙手机没电了,
便找这同学借电话打给家里。
打完,李尚龙把电话还他,转身出了宿舍。
哪知此同学追了出来:“给我五毛钱。”
李尚龙以为听错了:“什么?”
此同学非常认真地说:“你刚才打了两分钟,给我五毛钱。”
李尚龙翻了翻皮夹:“没零钱。”
此同学脸色有点不爽起来。
李尚龙说:“要不这样,午餐我请。”
此同学脸色舒展来开:“好。”
但从此之后,李尚龙便和此人再无交往。
没过多久,一宿舍的人都和此人闹僵了。
大学毕业后,此人三年内换了七次工作,
因为太过斤斤计较,每个单位都不待见他。
李尚龙说:“他穷的,不仅仅是家庭条件,他穷的,更是视野和格局。”
他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吃了大亏。
穷人缺钱,看起来是因为资源不够,实际上最要命的是穷人心态。
也就是:越是穷的时候,越是在乎钱,越是在乎钱,就越是影响视野和格局。
如何跳出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
第三个:越是穷的时候,越是不能在乎钱。
不明白这一点,很多事情及规划都无从谈起。
09
我邻居,买菜折腾那个王阿姨,
去年在地摊上给孙子买了双运动鞋,
耐克的仿款,便宜得惊人。
一周后,孙子从学校回来,脚肿了。
“鞋子材质不好,不透气……”
去医院,医生诊断是真菌感染。
结果一治,最后花了700多元。
王阿姨后悔得直跺脚:“早知道就买正品了。”
这就是穷人思维——忽视“冰山成本”。
何谓冰山成本?
就是看得见的成本,往往只是极小部分。更大的成本,藏在看不见的水下。
忽视冰山成本会有一个后果——占小便宜,吃大亏。
贪图劣质鞋便宜,结果损伤了脚。
贪图劣质食品便宜,结果吃坏了肠胃。
贪图劣质服装便宜,结果没穿几回就扔了。
…………
最终,付出了比买优质产品多得多的成本。
穷人的钱很多都耗费在了这样的冰山成本上。
如何跳出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
第四个:花钱时必须重视冰山成本。
一心只想着省钱,往往是在浪费钱。
不要因贪小便宜而吃大亏。
10
我童年一直生活在农村大院,
院里有位彭姓人家,生了三个子女,
当时打疫苗,已经开始收费了。
彭家为了省钱,就把很多疫苗也省了。
结果幺女儿得了小儿麻痹症,腿跛了。
借了几万元治腿,结果还是无力回天。
每次看到她,我都特别心痛。
“就因为父母为了省一点点钱,这个妹妹一辈子都被耽误了。”
这就是穷人思维——忽视身边随时可能发生或必将发生的重大变故。
比如,重大疾病的发生。
比如,意外伤害的发生。
这些重大变故一旦发生,
可能一下就会将我们打回“解放前”。
如何跳出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
第五个:要规划“余钱”。
就是不管你生活有多拮据多困难,
一定要抠出一点余钱来未雨绸缪。
比如,买几种必须的保险。
比如,该打的疫苗一点要打。
…………
如果你只关注眼前利益,很可能赢了一时,但输掉了整个一生。
11
企业家凌军讲过他公司两个员工的故事。
两个员工是他同时招录进来的同班同学。
刚毕业时,两人都缺钱,
于是就把房子租在了北京五环外。
每天上下班需要四小时,很是累人。
凌军就建议:“你们可以在离单位近点的地方租房,虽然贵一点,但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员工马骏听了,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
员工张萌没有,他觉得:“太贵了,不能浪费钱,反正我有的是时间。”
三年后,马骏工资翻了两倍。
“我把省下来的时间用到了学习上,
三年努力,我拿到了注册会计师证。”
而张萌呢,三年工资只涨了800元。
他很后悔:“我目光太短浅了。”
如何跳出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
第六个:要规划“余闲”。
把余闲用在自身素质的升级上——比如读书计划、技能培训等等。
穷人之穷,往往是双重匮乏:既缺金钱,又缺时间。
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规划余闲,
必要时要像马骏一样学会用钱置换时间。
12
自古以来,每个朝代都有阶层固化。
但无论阶层怎么固化,
总有5%的穷人可以突围而出。
因为他们跳出了稀缺导致的穷人思维。
电影《1942》里,逃荒路上。
张国立演的地主说了一句话:
“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
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
那时候咱再回来……”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
“即使你们把我身上的衣服剥得精光,
然后扔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带,
但只要有一支商队从我身边路过。
我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百万富翁。”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他在什么阶层。
我们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