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4-16 14:34:35
|
查看全部
那么有哪些文章误导读者对营销的认知呢?
01
互联网,人人得以在上面传播自己的营销见解,其中不乏太多空洞、无任何指导性内容,满足人性易惰、贪婪成功的品性,就能使自己的营销见解传的沸沸扬扬。导致很多人被这样一种观念误导,走向营销歧途。
02
自称营销大师,缔造着一篇篇艰涩难懂的文章,让读者陷入死循环的困扰与不解,塑造自己高深莫测形象,读者就会自认经验不足,长期保持这样的学习状态,运用于现实,越显空乏与无力,并没有任何可参考价值。尽管这样,他还会给你灌输三两鸡汤,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让你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03
不假思索,自以为了解了文章所要概述的所有内容,还拒绝承认自己不过只是浏览大概,粗略的了解到其中的核心价值。其实不过是读者窥视一角,便以自己的想法涵盖所有内容,合上书本、关上页面,实际运用时,却不知从何做起,开始诋毁作者内容无价值。
04.空读书,不总结分析
不用我说,作为读者的你,也许有更好的方式可以阐述总结、实践的重要性。
文字里学习到的所有东西,都只起到一个参考性和指导性的作用,让你在实践过程中更容易的把握方向和制定策略。过度依赖内容的死记硬背,缺乏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依靠营销框架来制定策略,就如纸上谈兵一般,信心满满将颠覆市场,能否能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权杖你的运气和人品。
例如:
不同的人看“鱼塘—抓潜—成交—维护—鱼塘”这样一个营销框架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想法。
A:营销就是一个从抓潜到培养自己鱼塘的一个过程。
B:营销环环相扣,首先得找准受众群体,针对受众和市场背景制定营销策略,以某种方式促使潜在客户成交,跟进后续服务,培养客户购买习惯。
C:营销并不只是一根直线,更应是首尾相通,循环辅导。从建立自己的鱼塘开始,就更应该跟踪服务好这批用户,利用这批用户做传播,将比单方面的抓潜工作效果更大化,更容易覆盖更广阔的群众。
谁是真正达到了读书的目的?
A:了解框架,并不明白框架所要阐述的内容。
B:了解框架,更明白了框架所要阐述的内容。
C:了解框架,明白框架所要阐述的内容,并能够针对框架做出优化,改善。
所以,每个人看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如何才能够让读书价值最大化,将每一个点都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做到举一反三,并对内容和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这并不需要你很快的阅读完整本书,或者一篇文章。也许你今天就看了一段话,一篇文章,但是你能够从这一点,领悟到很多平常不敢想,也未曾想过的东西,那么你就真正达到了读书的目的。
结语:
看书,并不是提升自己的唯一渠道,实际中总结市场感悟、参考学习行业制定策略的方法和技巧、多参与营销策划工作及活动、与行业内人士交流探讨,不仅能得到快速提升,还能够加深认知,开拓自己的思维。
选择文章时也要注意:多站在实际运用的角度,拒绝空泛无价值,鸡汤成功学,不仅浪费你的时间,更是让你缓慢提升的最大弊端。但是,闲暇之际,二两鸡汤下肚,也能更好的看透人生,领悟人生,潇洒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