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发展提供契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金融应用日趋成熟,线上作业、机器审批,可大量节省人工成本和运营费用,解决小微和“三农”客户这类小额、短融的金融业务具备了经济可行性。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重要议题。在去年举行的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上,形成了金融领域首个国际性共同纲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在业务模式方面更加注重轻型化发展,无论是从人力、网点,还是从资本、风控等方面,更加重视客户体验,强调金融服务的安全、高效、协同和低成本,并坚持支持小微、服务“三农”、支持“双创”的导向,以金融云、大数据为重要战略资产,通过资源整合,控风险、增效益。
如今,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探索借助数字化手段持续提升小微、“三农”服务水平,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型,形成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工行通过持续创新推广线下专业化经营与线上标准化运营相结合的小微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国内首家小微贷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的商业银行,2016年末达到20340.43亿元。目前,该行正着力推进“互联网+普惠金融”的服务模式,其网络融资中心推出的“网贷通”,是国内单一产品规模最大的网络融资产品,工行也成为国内最大的网络融资银行。
农行持续建设的“农银e管家”平台是“互联网+”模式服务“三农”的一个经典案例。“农银e管家”平台有效利用农行“惠农通”工程已有的服务点和电子机具等资源优势,面向涉农生产企业、县域批发商、农家店、农户,提供惠农采购、农产品撮合、管家服务、惠农贷款、惠农理财等一系列涉农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完善“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将金融、信息服务深度融入企业和农户生产经营,帮助客户进行商务一体化、全流程管理。
数据显示,“农银e管家”实现了飞速发展:截至2016年末,“农银e管家”商户规模共计70.3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92.9%;全年交易额达1469.76亿元,同比增长322.4%。“农银e管家”被发改委评为“互联网+”行动百佳实践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