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8|回复: 2

为了那片深情的土地——齐鲁石化第二轮赴临沂郯城扶贫“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发表于 2017-4-18 13:19: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月15日凌晨了,邵光鹏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束“第一书记”任期,从郯城庙山镇吕村回来15天了,天天如此。一闭上眼,吕村的一草一木就一遍遍地在脑里过。不睡了!邵光鹏拿过手机,给同是“第一书记”的李东升发微信:睡了吗?昨天这场雨,村里的田旱不着了。
  李东升秒回:光鹏我正想找你,下午陈邵村主任打电话说,瓜苗叶子有点发黄,你不是认识省林科院的专家吗?赶紧联系一下。邵光鹏来了情绪:我马上联系,还想郯城?李东升回:能忘了吗?。
  是啊,怎么会忘呢?五保户陈大娘腿好点了没?那几十个大棚现在怎么样?还有那300多亩树莓长得好不……那是一片让人魂牵梦系的土地啊。
  郯城县位于沂蒙山南麓苏鲁交界处,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全县人口近百万,是山东省的扶贫重点县。2012年,山东省启动选派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工作,齐鲁石化全力承担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先后派出三批、共10位党员干部到郯城县源泉乡、庙山镇担任“第一书记”。郯城,成了齐鲁石化人始终牵挂的地方。
  在那里,李东升、邵光鹏这两位齐鲁石化第二轮派出的“第一书记”,从2015年2月开始,带着齐鲁石化两万多干部职工的重托,撇家舍业与吕村、陈邵两个村的几千口百姓群众同甘共苦,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解决老百姓困难疾苦的责任扛上肩头,用石化人真诚踏实的作风,带领村民埋头苦干,让村民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实现了整体脱贫!
  石化“第一书记”的无私奉献,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褒奖,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口碑。“第一书记”,已经成为齐鲁石化在鲁南大地上的一张靓丽名片。郯城县庙山镇党委书记李新建连声称赞:“感谢第一书记,感谢齐鲁石化!”
         “大娘,我们是党派来的”
  李东升记得,2015年2月20日,他第一次踏入陈邵村时见到的景象:全村没有一条硬化路,到处坑坑洼洼泥泞不堪,好多土房子外墙还裂着缝。“为了顶账,连村委办公场所都卖了。”李东升说。
  邵光鹏进驻的吕村也好不到哪里去,全村贫困户占到60%以上,三分之一的人指望农闲的时候“混外”(乞讨)讨生活。“大家好像都习惯了贫穷,等救济靠帮扶,对发展致富热情不高,这太要命了。”邵光鹏说。
  那天,两人一宿没睡。
  来郯城之前,李东升是齐鲁石化信息管理处副处长,邵光鹏是烯烃厂芳烃车间工会主席,在工作上都是攻坚克难的好手。这次,他们真是有点“怵头”。“情况比想象的困难得多,怎么干?一晚上我们抽了两包烟。有一点我们清楚,决不能给齐鲁石化丢脸,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李东升说。
  “我们商量,先把党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大家相信,我们来就是要实实在在给大家办点事。”邵光鹏说。
  李东升开始张罗陈邵村党员大会。会议通知晚上5点开,6点半了,全村60名党员只来了8个,一名老党员悄悄告诉他“村里已经好几年没召集党员开会了”,李东升一下子愣住了。他问大伙村里贫困户致贫原因是什么?最困难的是哪几家?几个人都支支吾吾,李东升说:“明天开始,咱们挨家挨户走!”
  一个月下来,李东升把全村走了一个遍。村民陈兰英长年患病,儿媳妇离家出走,儿子一人带着未成年三个孩子生活,没成想2014年底儿子又遇车祸去世,一家人生活陷入绝境。李东升一进门,陈老太问他“干啥的”,李东升说:“我是咱们村新来的第一书记。”陈老太没太听懂,又问“你是共产党?”李东升拉着她的手说,“对,大娘,我们就是党派来的,有啥困难您尽管说。”陈老太眼泪顺着枯燥的脸颊留下来。
  从那天开始,李东升定期去她家一趟,跟她拉家常宽宽心,还给孩子买文具,打电话让媳妇寄衣服过来给她,同时通过各种渠道给她申请救助,想办法安排她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添点收入,还给她修缮房屋,慢慢的让生活稳定下来。
李东升把特别困难的几户记在了心里。他又把党员叫到一起,挨个问“把困难帮扶资金重点给这几户,大家有意见吗?”看着他拍的照片、统计的数字,大家感动:“没意见,李书记你比我们好几年统计的还实在。”“分分类,有劳动能力的尽量安排他们干点活,多劳多得,实在没有劳动能力的,用足政策尽力帮扶,行不行?”李东升趁热打铁。没人反对。
  在吕村的邵光鹏,也是天天穿着工作服对贫困户挨家走访。一圈下来,他心里有数了:“有的是真困难,但也有的不符合条件,有的村干部还把自己的亲戚往里放。”邵光鹏找到村主任,召开支委会商量重新登记贫困户。“这是党给的扶贫救助,不实事求是,让老百姓戳脊梁骨啊。”村干部们分头做工作重新确定贫困户,最后调整了100多户。这一下,全村老百姓知道了:“石化来的第一书记,真办事。”
  吕村有一个出名的五保户吕老头,七十多岁了孤身一人,常年在村口乞讨为生。刚开始邵光鹏打招呼他也没啥反应。邵光鹏也不在意,以后走到路口碰上就去买几个包子给他,时间长了,老头对邵光鹏有了笑模样。2015腊月一个晚上,村会计跑来跟邵光鹏说“老吕头不行了”!邵光鹏披上衣服就往外跑,叫上几个人把老人连夜送到县医院抢救。
  之后几天,邵光鹏天天抽出时间去看他。老吕头不知道,为了他能有个归宿,邵光鹏想尽了办法,县里、乡里来回跑,终于让县养老院答应接收。吕老汉说啥也没想到,出了医院直接进了养老院,过上了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养老院里,收拾得利利落落的吕老汉,像是换了一个人,拉着邵光鹏的手一个劲的说:“邵书记、邵书记啊。”
  吕老汉进养老院的事儿在全村传遍,大伙都对邵光鹏刮目相看,村民们说:“邵书记,你说咋干,我们信你的。”
两年时间里,他们为两个村贫困户争取救助资金910万元,捐献衣服380多件,粮食3000多斤,修缮房屋10多间,帮助解决贫困户具体困难问题100多个。
       2017年春节前,他们在齐鲁石化的支持下,给每户村民发放面粉两袋,70岁以上村民另加花生油一桶,让大伙过了一个踏实年。“给老百姓发福利,这是村里从来没有的事儿。”吕村村主任姜涛说。
  “老百姓发家致富的盼头,一定会实现”
  李东升和邵光鹏知道,要脱贫必须要找到发家致富的新路子,但是对陈邵、吕村两个村来说,这谈何容易。
  他们驻村之前,两个村的集体财政存款均为零,还都欠了一屁股债,没有任何的村办企业,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一亩到手不过一千块钱,农闲时,外出混外或者上门“送财神”,成了大多数村民的选择。“中央要求精准扶贫,就是要我们帮助大伙找准项目产业,让老百姓真正脱贫、长期受益。”李东升说。
  发展特色产业,引领村民致富,是他们的目标,可是搞什么呢?李东升费劲了心思,白天去县里请教专家、了解政策,晚上跟村干部沟通想法,有空闲就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他的目标渐渐清晰:种经济作物大棚。
没想到的是,村民们对此顾虑重重,一是一个大棚得投入好几万块钱,财政补贴只是一部分,万一赔了咋办?二是涉及土地流转,把自己的地交出去,总觉得不踏实。李东升再三动员,愿意“试水者”仍然寥寥无几。
怎么办?李东升决定先种5个试试,一来是当个突破口,二来发挥示范效应,让村民们看到甜头。他找到几个老党员,给大家一点点的分析市场、测算效益,“早种大棚早受益,有这么好政策支持,咱们怕啥啊?。” 随后,他又从寿光聘请技术员来讲课,让村民了解了冬暖式大棚的技术。终于有几户村民下定决心:“李书记,俺信得过你,俺干!”
  2015年7月6日,陈邵村历史上第一次大棚种植拉开序幕,五个大棚一字摆开开始夯土建设。全村人赶来看热闹。李东升挽着裤腿跳到田垄里,跟大伙一块干,他心里高兴,仿佛看到收获的季节。
  天有不测风云,大棚土脊墙刚刚建成,天气预报说暴雨就要来。种植户慌了:“李书记咋办,咋办,这要冲了可就完了。”“赶紧修排水沟,买塑料布盖墙上挡雨!”李东升也着急。一听说每户再掏1000多块钱买塑料布,有人又不干了,“不买了吧,说不定没事。”李东升再三做工作,大家还是不愿意买,可是一旦冲毁了就前功尽弃了。
  来不及了,李东升自己掏出4000块钱去买了塑料布,回来让大家盖上。大雨来了,越下越大,李东升穿上雨衣叫着几个人,跑到地里看排水的情况,哪里不通赶紧清理。村民们让他回去,他坚决不同意。大雨过后,新建的大棚安然无恙。
  几个月过去,蔬菜出棚了,一个棚至少能收入6000多块,一年能种三、四季啊!种大棚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其他的村民聚在旁边,眼里满满的羡慕,李东升走过去挨个问:“想不想种?”“想、想,李书记,还有大棚吗?”
  李东升带着大伙种大棚的时候,邵光鹏也没闲着。他给吕村设计的致富门路是“种树莓”,这是精心考察找到的项目。树莓被称为“第三代水果之王”,目前的市场状况,一亩树莓一年的收入,比种粮食高好七、八倍!他大量的查看资料,到处打听树莓的事儿,还自掏腰包到河南封丘、山东章丘等地方考察,行程超过4000公里。他和村主任领着村干部、党员多次开会研究,决定集中部分土地试验种植树莓。
  最大的阻碍是涉及土地流转的100多户村民是否同意,好多人就是不放心:“万一树莓种不成,耽误种粮食村里给赔不?”
  邵光鹏跑到县里,请人把他从网上找的树莓资料制作成了小电影,在村里连续播放,随后又和村干部到重点户家里一一做工作,讲政策、谈前景,解除顾虑,让村民打消了顾虑。
  树莓种植仍然面临很多难题:种苗来源、技术保障、冷库储藏、销售渠道等,哪一个都不容易解决。邵光鹏“打不烂拖不跨”的倔脾气又上来了,“没困难我来干什么?”他几次前往山东章丘一家树莓种植企业学技术,找支持。每次一到,他就跟着人家到种植区学习,把这家企业负责人弄迷糊了:“石化职工又不愁吃喝,咋这么热心种草莓?”邵光鹏说:“种树莓多挣点钱,让吕村老百姓日子好过点,至少不用再出去要饭。”负责人被感动,马上跟邵光鹏商签种植合同。
  寻求技术保障,邵光鹏辗转联系到山东省林科院,坐长途车去济南登门拜访,该院领导听邵光鹏说明来意,他直接表态:“第一书记的事儿就是老百姓的事儿,这个忙我们一定帮。”就这样,吕村成了山东省林科院经济林所的树莓种植试验示范基地。
 找储藏冷库、找销售渠道,邵光鹏一样也没少费心思,县里、乡里还有周边的民营企业,跑了不知多少趟,终于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
  当年底,全村108户村民种上了220亩树莓。专家预计,等树莓进入盛果期,每亩受益能达到10000元以上,“吕村老百姓发家致富的盼头,一定会实现。”站在树莓试验种植的土地上,邵光鹏动情的说。
  截至2016年底,陈邵、吕村两个村共建成高产农田2000余亩,建成特色种植示范园3个、冬暖式蔬菜大棚50亩、蔬菜拱棚160亩,种植露天蔬菜100亩,树莓220亩,成了高低搭配、多形式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 213户贫困户直接受益,村集体财政每年增加收入3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全部达到省里制定的脱贫标准。
  “放心,我们是齐鲁石化的干部”
  在发展村里经济的同时,让“老百姓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李东升、邵光鹏的最大的心事。“两年前,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更别说活动场所,老百姓在村里连个走走逛逛的地方都找不到。”邵光鹏说。
  根据扶贫政策,每个村可以硬化道路两公里,可以建设村村通,不光这样,李东升、邵光鹏还想着把村民的旱厕,全部改成水厕,齐鲁石化对此也全力支持。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好事,办起来也不容易。
  听说要修路,好多人来找李东升。“能不能把钱给我自己修?”“就两公里,我们家在最里头,能修到不?”李东升不多说话,带着几个村干部拿着尺子在村子里一点点丈量,天天开会商量村容规划,路灯安在哪?哪里能建文化广场?村里小巷道怎么硬化?几乎在村里掀起了“大讨论”。时间长了,村民们明白了,不用找这找那,“第一书记”心里都装着呢。
       但有几户自己打了水泥地面的还是“觉着亏”,“李书记,我们自己花钱弄得,这下统一规整,还得砸了,要不不改算了吧。”李东生也有办法:“不统一哪能行,这样吧,该咋改咋改,到时候让你们干点活,给点工钱算补偿好吧?”“李书记你说话算数?”“放心,我们是齐鲁石化来的干部,说话算话。”李东升说。
        李东升把自己当成“项目经理”,天天骑着电动车在村子里盯着干。“政府的资金、公司的资金投进来,都得花到刀刃上。”李东升说。
  邵光鹏在吕村琢磨着怎么“多干点”。他把所有的项目全部招标,严格施工标准,“谁干得好要价又合理就让谁干,省下点钱我想改造村卫生室。”邵光鹏说,“连张床都没有,大爷大娘坐在小板凳上打点滴,这哪行。”
  他跑到县里寻找支持、联系设施,没用一个月让吕村卫生室大变样,正规的病床,崭新的桌椅,听诊器、血压计全部配齐,好多村民一进来以为走错了地方。镇卫生院院长来看了看,直接把这里当成了全镇的“示范点”。
  还有一个人让邵光鹏放不下,村东头吕大娘孤身一人,房子常年失修。邵光鹏刚来的时候去她家正赶上下雨,老太太一个人坐在门口,屋里三四处滴滴答答。邵光鹏跟老人说:“大娘,一定尽快给你修房子。”邵光鹏回去一打听,按程序申请补助修缮时间太长了,索性自掏腰包3000多元,给老人简单修了房顶。这次村容整治,邵光鹏又给老人修整一下。房子修好了,老太太走出家门来找邵光鹏,嘴角哆嗦着说:“邵书记,谢谢你啊。”
  一时间,吕村、陈邵两个村大修土木,村民们多少年都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主动帮着干活,男女老少热情高涨。
两年过去,他们带领村民先后打井37眼、修桥4座、硬化主干道5.2公里,旱厕改水厕680户,铺设排水管道6000米、安装路灯90盏,粉刷墙面2.4万平方米,绿化街道4.1公里,建成村民文化广场两个,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变。
  现在的陈邵村、吕村什么样啊,村内水泥主干道笔直平整,所有巷道全部硬化,迎街外墙统一粉刷,家家用上了冲水厕所。每到夜晚降临,路灯一盏盏的亮起来,两个村的小广场上,几十名村民跟城里人一样,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像模像样的跳起了广场舞,大家使劲的跳、开心的笑。“我们现在,跟城里人没啥两样。”领舞的年轻女村民小任说。
         “大娘,以后有啥事您尽管找我”
陈邵村、吕村大变样了!李东升、邵光鹏也变了。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李东升,说话一向细声细语,现在,有什么事儿,他站在村头一喊,大伙都能听到,空闲了,跟村民们就地一蹲,抽烟拉家常,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位平时很注意外在形象的的石化干部。
  邵光鹏来郯城时刚38岁,年轻帅气,这两年下来,两鬓密密麻麻的冒出了白发,脸也明显的粗糙。媳妇说他“光鹏,你老了。”
  石化“第一书记”土了、老了,可是两个村庄却美了、富了。他们把自己的大好年华,都奉献在了郯城。
  来郯城,两人不是没有困难。李东升父亲在他来之前刚刚做完心脏搭桥和瓣膜更换手术,大夫一再嘱咐“要照顾好”。邵光鹏孩子小,父母身体不好,家里处处需要人。可是,组织一找他们谈话,希望他们担任“第一书记”,两个人谁都没提任何条件,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的投身郯城。
  2015年9月,李东升妻子查出疾病,需要做手术,他不在身边不合适。可当时,他正领着大伙建大棚。他给妻子打电话:“咱往后推推,一忙完我就回去陪你做手术。”大棚建好了,李东升跟领导请了假,刚要准备回家,县里启动道路硬化的通知却来了。考虑再三,他又给妻子打电话:“再等我几天,还有点急活,干完我就抓紧回去。”妻子说没事。李东升扣了电话,哭了。
  庙山镇党委书记李新建看到李东升还在施工现场忙活,感到奇怪:“李书记,你不是请假陪媳妇做手术吗?”“没事,过两天再做。”这一推,推到了11月底,等手术做完,李东升安顿好妻子,又抓紧返回了郯城。那里,村容整治的项目在等着他。
  这两年,邵光鹏家里也发生了很多变故。走之前,母亲就因病卧床,他到郯城一年后,父亲又病倒了,自己孩子还小,媳妇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媳妇打电话:“光鹏,咋办啊?”是啊,怎么办?邵光鹏急得跺脚。李东生来找他:“光鹏,要不我向公司打报告,申请调你回去吧?”“李书记,不着急,我先回去看看。”邵光鹏说。
  回去,邵光鹏不是没想过,可是树莓刚刚开始种,村庄改造才展开,都是他联系张罗的,要是换人从头开始熟悉,时间来不及啊。他抓紧回了一趟家,跟亲人商量。老父亲直言,“你回来一个人也照顾不过来,别耽误一个村的老百姓。”邵光鹏哭了:“爸,这样行不行,这边养老院条件不错,你和妈暂时去住一段时间,也有人照顾,等我回来,就把你们接回来行不行?”父母都同意,媳妇在旁边直接哭出声来。
  把父母送到了养老院,邵光鹏又返回了吕村,带着大伙种树莓、改旱厕。镇上的宣传干事得到消息来采访,邵光鹏说:“别写我了,写写吕村的变化吧,我爸妈看见更高兴。”
  两年郯城扶贫,李东升、邵光鹏付出了很多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很多。现在,在庙山镇,一看到石化的蓝色工作服,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最能干的石化第一书记”。好多邻村的村民专门赶到陈邵、吕村,看村容、看广场舞。“这两个村现在可好了。石化第一书记啥时候到我们村啊。”乐泉村一位姓杜的村民说(她不知道,第三轮石化第一书记正是准备进驻他们村)。
        2017年3月31日,分别的时刻到来了。李东升、邵光鹏完成两年扶贫任务,结束了“第一书记”任期。上午11点半,在庙山镇政府驻地,数十名村干部和百姓群众,敲锣打鼓来欢送他们,十多面锦旗一字排开,村民举着自己书写的对联、横幅挤到他们面前,男女老少难抑不舍之情, 好多人泪流满面。
李东升、邵光鹏跟大家握手、深深鞠躬,表达敬意。拄着双拐坚持赶来的陈老太,拉着李东升的手说:“李书记,你不走行不行。”眼泪一下涌出,李东升伏下身子,“大娘,今天是个好日子,咱不哭。您放心,以后有事您尽管找我。”邵光鹏也催大家快回去,吕村村主任姜涛一边答应着往外走,一边却拉着邵光鹏的手不放,邵光鹏仿佛也没察觉,随着大家一直走到大门口,他喊村会计:“老吕,快带大家回去,正是忙的时候。”大伙走远了,邵光鹏擦了擦眼角。
        挥别了,奋斗了两年的郯城!回来了,永远热爱的石化城!因为爱石化,我们要在郯城为她增光,因为爱石化,我们就把最好的全部奉献给她。(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8 13:29:06 | 查看全部
联系方式不用写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30 09:15:39 | 查看全部
感谢供稿,耿老师。文章写的好,只是不适合我的栏目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