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9|回复: 0

 别把发言稿当拐杖

发表于 2017-4-19 17:45: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来论
2017-04-19

  创作需要“取经”精神


  吕晓勋


  “30多年,为什么《西游记》一直为大家所喜爱?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日前因病去世。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制作经费紧张,以一部摄像机、一个摄影师,拍了整整6年;为了生动再现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拍摄时恨不能走遍全中国。《西游记》重播超过3000次,成为很多人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并不是靠特技和金钱堆积出来的华丽场面,而是如杨洁导演所说,“以唐僧取经的精神来取完我们的‘真经’”。这样的创作精神,对于当前乃至未来的文艺创作,尤具借鉴意义。


  创作的态度,决定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样貌。“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改变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让经典的文化价值与公众的审美情感更好对接,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别把发言稿当拐杖


  林  泉


  最近参加了某地政府机关的一个座谈会,与会者对讨论内容都很熟悉,几乎没人念稿。少了预备好的官话套话,多了真知灼见的碰撞,感觉内容非常丰富,也形成了不少共识。发言不念稿,让人觉得会风为之一新。


  应该说,开会讨论工作,准备发言稿是很正常、也很重要的工作程序。但问题是,不能把稿子变成“拐杖”,离开稿子就不会说话。甚至说说现场感受,也要人预先准备好。况且,很多发言稿本身就充斥着官话套话,难免会有形式主义、官僚作风之讥。当然,发言不念稿,也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要建立在全面的了解、深入的思考之上。


  会风、话风,体现作风。其实,念稿或者不念稿,只要是好发言,背后都有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没有穿靴戴帽、没有涂脂抹粉,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这样发言才有效率,这样的会议才值得开。否则,只是照本宣科讲点“正确的废话”,那开会又何用之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