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积极实施“互联网+社会科学”计划,全面推进科研信息化。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国家信息化的整体推进,科研信息化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科研信息化是指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科研手段与方法,为科研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就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而言,其科研信息化应该包括科研环境的信息化、科研手段的信息化、科研资料的信息化、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和科研人员的信息化等方面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转移到科研信息化上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家队,“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最高殿堂”、“国家高端智库”三个定位要求我们有一流的网络基础设施、高效可靠的科研信息化平台、及时更新的海量信息资源,用以保障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构。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服务,要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地位、作用、职能相匹配。中国社会科学院制定并颁布了信息化建设的“十三五”规划,科研信息化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但真正把它落到实处,还须付出不懈努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应调研并着手制定“互联网+社会科学”计划,作为科研强院的有效措施与保障,与创新工程同步推进,促进科研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科研生产力的提升。各科研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和科研需求,制定科研信息化的目标、路径和时间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出路就在于向信息化方向挖潜、增效,信息化是科研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科研信息化实现之日,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腾飞之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