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8|回复: 0

签了责任书 关键在落实(微调查)

发表于 2017-4-21 18:36: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一年要签几十份,有的缺考核,有的没问责
签了责任书 关键在落实(微调查)
2017-04-21 本报记者 张丹华 刘鑫焱 刘 畅

  “农作物种植、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危旧房改造、农民创业培训……每年年初,各种责任书就都来了。”山西的一位乡党委书记扳起手指头,去年上级和他们乡共签订责任书20多份,乡里与村级又签了19份。“责任书是得签,签了就得干,不然有些工作就推不动——最怕签了不管用。”


  记者调研发现,有些地方责任书过多过杂,有的执行落地没条件,有的考核问责跟不上,有的甚至一签了之,成了“白条”。


  啥都要签责任书


  责任书不在于多少,关键要看能不能落到实处。“每项工作都要签责任书,没个重点,最后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某市考核办一负责人说,年初各种责任状集中签署,然后分解到基层,基层干部应接不暇,也没有明确的思路,实际担责效果大打折扣。


  “每个镇签的责任书内容都一样,有的就缺少针对性。”西南某省的一位镇长说,“像我们镇基础差、贫困面广,应该重点签精准扶贫的;有的乡镇水土流失严重,应该签荒山绿化的,这样才能突出重点,集中精力针对补短板发力。”


  而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镇与区委政府签了4个责任状,分别是: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综合治理、重大工程建设和动迁清盘。这4项责任状里,镇与村级只签了前3个,因为重大工程和动迁清盘需要由镇里统筹完成。“镇政府不是‘二传手’,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上下一般粗,要让基层腾出更多精力,服务好老百姓。”张江镇镇长张文军说。


  不接地气缺监督


  “责任书要接地气,多听听基层的意见。”一位乡长诉苦,“有的部门领了任务,通过责任书再派给基层,不管下面有没有条件和能力落实,不指导也不督察。”


  他以道路交通安全和治超举例说,乡镇既没有公路站也没有交警队,没有执法权也无相关工作人员,但乡镇发生交通事故和超载现象还是要追究乡镇责任。如果乡村组织人员上路设卡检查,又变成了“公路三乱”,明显违反省里规定。真是做也不对,不做也不行。


  有的地方考核责任书是否落实,也停留在看材料上。“有没有将相关要求传达到位,就看你的会议记录;有没有将相关工作推进到户,就翻你和农户签订的责任书。实际上,我们人手紧张,有时难以做到进村入户,那些材料都是集中‘整’出来的。”一名乡镇干部坦言。


  用问责倒逼担责


  采访中不少基层干部诉苦,责任书不落实,不仅影响整体工作部署的推进,更严重的是影响风气,容易助长形式主义、弄虚作假。


  聚焦落实、强化督察,一些区县也进行了探索。2016年,陕西泾阳县建立考核指标“三色预警”机制,考核覆盖的单位纳入预警系统,根据指标完成情况实施预警。进展顺利的指标,实行绿色预警;未达到时间进度要求的指标,实行黄色预警;排名靠后或进展缓慢的指标,实行红色预警。根据预警级别,由县考核办向相关单位发送提醒函,同时抄送包抓县级领导。考核抓得紧,任务就落得实了。


  责任书“打白条”,缘于责任虚置和问责缺席。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吕芳认为,有效的责任书管理,应在上下级政府职责清晰划分的基础上,建立权责匹配的制度体系。要提高责任目标设定的科学性与可执行性,以多元评估检验落实成效。同时应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强化奖惩,使责任书真正形成约束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