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2017年04月21日 11:16:55
来源:河北日报 作者:武建奇  
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知识分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提出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这是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对包括自然科学工作者在内的所有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
做大学问,首先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壮志与热情是伟业的辅翼。做大学问者,往往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夙夜在公,立意高远,胸怀开阔,不狭隘,不偏私,立志用自己的智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高尚的价值追求,激发着他们对人生、社会、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深度关注与思考,为他们发现和把握时代重大话题、做大学问,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持,这是他们之所以能做好大学问、成为大学者的重要因素。司马迁如果没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就不可能“成一家之言”,写出流芳千古的《史记》。
判断一个人是否做大学问的关键不在于其是搞文史哲还是数理化,而在于做学问为什么人。当今时代,为什么人的问题依然是做学问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知识分子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一个首先应当明确的问题。历史告诉我们,做大学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当下,广大知识分子要能够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并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重视人民的关切,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符合实际、利于发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大学问不只是大学问家的事,普通人也能成就大学问,各学科都能做好大学问。“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所有而不是个别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大学问不是职业概念,也不是水平范畴,而是对学者道德胸怀的要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只要使高尚道德得以光大,使人民群众受益,把事情做到极致,把自己的学问做好,就都是大学问。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无论什么学科、专业,都有个怎样做的讲究,只要不忘初心,胸有大我,牢记社会责任,充满家国情怀,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就可以做大学问,就能做好大学问。
做真学问,是对学者治学过程的一种评价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立志做真学问,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我国学术界不同程度地存在急功近利、粗制滥造、剽窃抄袭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等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知识分子专职于学术和学问,本应以研究问题、探索未知、摸索规律、追求真理、创新知识为己任,但现实中,一些人把搞学术、做学问作为获取非学术性功利之手段,他们用“运作”代替创作,用“社会公关”取代科研攻关,这样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学术发展。
“民无信不立”。这个信就是诚信、真实。诚信,是为人之本,立人之基。像医生救死扶伤、会计不做假账是一种职业道德一样,学术道德是知识分子的职业道德。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就要恪守职业道德,探索未知,求真不欺,通过客观研究,不断为社会积累新的知识,做真学问。做真学问,必须弄清学术成果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做真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提出有价值的思想,如果只看重学术成果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容的思想性和创新性,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思想,即使“著作等身”,也只是毫无价值的“空壳”成果,不能算是做真学问。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真正的学者,要立志做真学问。真正的学者以探索未知为乐趣而非以获利为目的,他们偏爱学术,刻苦钻研,忘我献身,对学术能够沉醉其中,终其一生。他们博观约取,潜心研究,以心血做学问,用生命写文章,厚积而薄发,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创新性劳动是一种“良心活儿”,很多时候难以对研究者进行定量考核,能不能出成果主要靠自觉和奉献精神。做真学问的知识分子,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是科学精神和学术道德的坚定践行者。
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要着眼于伟大实践。做学术研究,应该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讲,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对广大自然科学工作者来讲,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时代为广大知识分子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决不能辜负这个伟大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