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
旅游业将成支柱产业
广州旅游能否再现“长隆奇迹”?
提起广州的旅游名片,除了“小蛮腰”等新地标以及“食在广州”“花城广州”“珠江画廊”等名片外,长隆也日益成为广州的一张城市旅游名片。从最初观赏动物单纯的1.0模式,到后来创新性的自驾观赏2.0模式,全亚洲首创720度空中观赏野生动物模式的空中缆车和熊猫乐园则标志着3.0时代的到来。
多年来,长隆的世界顶级创新项目从来没有停步,其对区域经济和房地产价值的提升作用有目共睹,“长隆奇迹”被业界广泛谈论。在广州提出打造世界旅游名城和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集散地的当下,人们也期待着,广州能否再造下一个“长隆奇迹”?
用主题公园思维推动城市主题包装
在广东新空间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总规划师刘海涛看来,广州本身就有很多并非跟景区相关的旅游元素,有着很强的旅游目的地、集散地的特征,可以挖掘其中的生活景观、生产景观、生态景观。
比如广州的药材入膳,家庭主妇对家庭秘制汤方信手拈来,这是汤方养生的民间基础。广州菜的特色是原汁原味,注重食材新鲜,这是打动大中华圈游客的核心要素。“‘食在广州’更要强化其中的健康养生基因”。刘海涛说。
而以“珠江画廊”为例,刘海涛认为,要将广州的灵魂——从陈家祠、荔湾湖、洲头咀、沙面、大元帅府,到黄埔港、小蛮腰、花城广场等串联成一条经典旅游线路,但目前并没有很明确的指引。
“可以推出‘市长推荐线路’,就有很大的吸引力。旅游部门还可以跟酒店宣传相配合,让游客在游览线路、酒店住宿时感受到好客度”。刘海涛说,广州还有很多温泉、中医药和北部山地森林等世界级养生旅游资源,应加以足够的重视和挖掘。
广州智景旅游规划设计公司总监吴景传则建议,用主题公园的思维推动城市的主题包装。“目前,广州的迎宾门户如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等还缺乏代表千年商都和花城形象的元素。这些交通门户承载了城市的文明,让游客一到达就能感受到城市的特色”。
吴景传举例说,花城广场上的天桥可以种上白玉兰,一旁有玫瑰酒店,花的喷泉,音乐用茉莉花,广场能闻到花香,通过调动五种感官强化游客对“花城”的印象。
“旅游+产业”再造下一个“长隆奇迹”
“当年跟长隆同一批发展起来的旅游企业,很多都死了,为何长隆能做出全国影响力?因为它坚持创新。”刘海涛认为,长隆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因为广州城市的包容、企业的务实创新结合在一起,是天时地利造就的企业。
刘海涛认为,“长隆奇迹”源于创新,而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其众多专业市场最需要的就是创新。“事实上,各类专业市场就有很多旅游基因。比如花鸟鱼虫市场、一德路的海味一条街、华林街玉器市场、黄沙水产市场等,都可以好好挖掘,与旅游体验度相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