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63|回复: 2

农民工故事

发表于 2010-4-7 23:40: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农民工故事
                                                                                        作者:  悠悠笛声


建筑专业毕业的我,从参加工作起和家人便很少能团聚,总是忙忙碌碌地从一个工地转到另一个工地,日日夜夜地在钢筋混凝土旁度过一年又一年。在城市里出生成长的我,渐渐地对民工这曾经陌生的群体开始接触、了解、熟悉直至如身边人甚至亲人。也许他们粗鲁,因为他们整体文化水平低;但他们自尊,因为他们向往更好的生活,不仅羡慕而在努力;也许他们复杂,因为他们来自华夏各地;但他们单纯,因为他们是最懂得用劳动换取价值的人。

我所要讲的,是曾经与我一同相处过的一些农民工,他们的及他们所讲述过的故事。

肖鹏是一位21岁的河南籍抹灰工,长得很帅气,活儿干得很麻利。因为我也年轻,并且讲过赞扬河南人的话,所以他很愿意工作空闲时和我谈话。他很遗憾没有继续上学,并且非常向往在北京这样大都市的生活。他曾经找过工作,但一次次被中介所蒙骗,所以只好在家乡组织的包工队里干活。后来,我和他一起去上网,不是为了打游戏是教他从网上找工作,一连投了很多简历。第二天,招聘电话不停地打到我的手机,当晚上休息我告诉他这些消息时,他很兴奋。第二天,他请了假,穿上干净的衣服拿上地图出去应聘了。但是到了晚上,都没等他回来,我很紧张,如果他出了事,我难逃干系也会自责。幸好,几天后他又回来了,因为没有任何学历或者因是河南籍,所以大部分公司没有录用他,只有一家送水的公司试用他,但试用几天之后还是因为地理生疏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差而被辞掉。不过,他倒没有沮丧,反而增加了信心。因为,他告诉我,他接触了很多学历也不高的打工者,但却能在工地之外北京城内生存下来并且很富裕。所以他很感激我的帮助,并畅想着从老板那里结清帐后再次出去寻找机遇。我也很开心,他最早让我改变了对农民工碌碌无为的形象,毕竟心存希望是每一个人生活的精神支柱。他告诉我,当他再次离开时不会通知我,直到他有所成就。所以终于,又有一天他无声的走了,从此我期盼着某个时候,能够惊讶地遇见一位整齐的帅气的自信的熟悉的那位年轻人在向我问候。

我一直很难忘一位农民工叫赵永华,和他一起干活的还有他的弟弟赵建华。他说话尚还清楚,但他的弟弟说话完全难以听清,除非相处很久。因为他们家族有一种遗传病或重或轻,就是在咽喉里多了一小块肉影响发音。因为这一点他们兄弟俩不愿念书,弟弟更连大字不识一个,傻傻乎乎。因此在包工队里他们兄弟经常是别人开玩笑的对象。一次在楼内施工时,别的大工让弟弟赵建华拣一段绳子来,他寻了半天捡到一根铜丝。却碰巧被工地里巡检的安全员发现,那安全员生是把整个楼丢铜丝的罪过加给那孩子。工地里进入装修阶段后,铜线被盗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并且损失很大。但建华是不会偷的,他只是认为丢在地上的没人要而捡来让大工们绑扎工具用。但是,在安全员严厉责骂逼迫的情况下,那个孩子根本无法自辩,他呜咙、呜咙说出的话,在场的人都听不懂。作为负责人的我幸好及时赶到了,向项目部和保安科的人解释和保证,另外他近似外语的发音让在场人哈哈大笑,才算放过了他。从项目部回宿舍的路上,赵建华委屈的流着泪,没有忘了感谢我,但我却有一种莫名的愧疚,他说想回家不应该跟他大哥出来,在家下地干活不会受欺负。我想他要是城里孩子该多好,也许家里就会为他做手术,如果讲话清楚了就会去上学,也许还是学习不错的学生,也许……。终于他们兄弟俩不幸的一天出现了。赵永华本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工,但那一天却鬼迷了心窍,在下午下工回宿舍的路上,他捡到了两个铁块有四五斤重,值不得几个钱。他却把它们藏进了工具袋里,自认为不是在楼里捡的是在路上拾的不会有事。但是在出大门口时,被眼尖的保安看出破绽,经过检查发现藏有铁块以后为了显功,将他拽进保安处一顿殴打后交给总包项目部。这可怜的大哥,一家的支柱既被打伤又被扣钱,带着弟弟默默离开了。我再也没见到他们。只听说去南方打工去了。

沈宏是一个很腼腆、斯文的年轻农民工。他的谈话内容很宽在我接触的农民工里是很少的。我经常在别的工人前夸奖他,希望他们多向他学,学修养。但一天几个和他同乡的老工人告诉我沈宏并非我想象的有教养,他曾经拿铁锹把他亲生父亲赶走。我听了非常惊讶。原来事情是这样的。沈宏生于甘肃省的一个偏远山村。当他小的时候,他的姐姐嫁到了河南商丘的一个农民家。在他十二岁的时候,母亲带着他到河南姐姐家探亲。可是难以琢磨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姐夫竟把丈母娘许给了自己丧偶的老爹。而沈宏母亲和姐姐竟然同意了,这样他们凑成了一家。两年之后,见不到妻儿归的沈宏的父亲来到河南,欲找他们娘俩回家。可沈宏却在姐夫一家人的鼓动怂恿下,拿着铁锹将千里寻来的亲生父亲赶出了村子。听完这个近似荒谬的故事,我很惊讶,终于憋不住向沈宏询问。他直言不讳,但坦白心里有些后悔,尤其现在很想念亲生的父亲,但当初那样做是因为实在不愿回到那个贫穷、封闭的地方。

再说说我认识的一位包工头刘硕。他是我见过得最有文化、最有涵养的包工头。他毕业于师范专业,后来又跑到北京学了两年计算机专业知识,对软件开发、计算机维修等等有很深了解。但我惊讶读了这么多年书,为什么他要在这个又脏、又苦、又累,而且条件恶劣的行业工作。他的解释是包工头是创业起家的捷径,投资少、回报多。我表示佩服他的勇气,但同时警告他要努力才能有收获。他确非那些仅有胆量没有文化的包工头,他很善良,对从家乡带出来的工人们非常照顾,但他没想到大部分的工人却利用他的善良,工人们吃饭时开始挑三拣四,任意倒掉多打的饭菜;因他的善良,工人们变得懈怠,经常工作时躲在角落熬时间;因为他的善良,他所承包的工程质量总不合格,一再返工使用太多的人工费。当他的第一个工程终于结束后,他所得到的工程款,除去请工地总包等一些人吃喝送礼的交际费外,一分不剩的发给了工人,他的忙碌和投入则付诸东流。新年放假前,我与他吃了最后一顿饭,他突然借着酒兴,在我面前大哭起来,虽然我不知所措,但我理解这位同龄人心中酸楚。

一天我在工地的楼里检查质量,在三层的卫生间的墙上看见用粉笔写着几个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没有想到李清照词句会出现在这里,而且粉笔字写得很秀美。当我又上了一层楼时,看见又一处墙上写下的“此处修改”的字样,依然同刚才的字一样出自同一人之手。转过几间房,发现一面墙上赫然出现一首长诗,同样的笔体非常潇洒,这首诗这样写道:

没日没夜辛苦劳作,清汤淡水俭朴生活;

离家背井无依无靠,打工日子实在难熬。

夏热冬冷四处流浪,钢筋水泥肩上背扛;

心中自卑都市难逛,只能想象灯火辉煌。

一年到头只盼结账,回到家乡看望爹娘;

可是年关实在难过,欠钱拖款没有着落。

老板黑心甲方不管,我们大家一年白干;

听说政府插手帮助,所有苦难对党哭诉。

期盼民工不再被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此写下心中积怨,盼望今年美梦能缘。

在这首诗边我驻足很久,思绪万千。虽然这首诗也许登不上大雅之堂,但它却是最现实的写照。我开始寻找这位工人。终于一个正在墙上写字的背影让我发现了。听见脚步声,那位工人停下涂鸦回头看见我有些紧张,但我的笑容很快消除了他的顾虑。

他叫郭强,三十岁,留着一小撇胡子很精炼的样子。我夸耀他的文采和书法很棒,他非常感激,说别人都因此取笑他,而我是唯一赞赏他的。他说他写过很多诗,写打工经历的,充满了苦闷辛辣。我理解他的意思,提出希望拜读他的大作,他听了又开心、又羞涩,约好了晚上下工后再见。但那天晚上他被安排加班,很晚才回到宿舍休息,我很生那个黑包工头的气。第二天,在同样的地方我们似乎又不期而遇,疲倦的他见到我略有了精神。由于工作很忙,我们寒暄几句后又离开了,离开时他说我是他在北京遇见的最好的老板,我笑笑说我不是老板也是打工者只是身份高一些,但我们是平等的。然而那天下午,工地发生了事故,一个工人在窗口施工时突然坠下了楼,当场身亡。我没有过多地去了解,因为我很怕看到这种事故场面。由于出了事故工地停工了,我想这一回,那位农民工作家郭强应该有时间了,当我寻到他的宿舍时,才知道下午摔死的工人竟然就是郭强。

那一天,是我工作以来,最低落、沮丧、悲伤的日子。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才艺的年轻人就这样突然消失了,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就了千万个富翁,也造就了千万个纨绔子弟,他们挥霍着前辈们和同时代的亿万农民工创造出的财富。但他们无所作为,仅是单纯的消费者,而这些劳动者们却在为生活生存劳苦挥汗。城市的灯红酒绿虽不属于这些农民工,但一家人的和和睦睦、朝夕相处却也是奢侈的幻想。冬天的窝棚风吹刺骨、夏日的高温湿热难眠,难道祖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要建立在农民工的苦难之上吗?我希望郭强的在天之灵能够安息,在天国里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这些年的工地生活,使我结识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农民工。刚淡忘一些、又熟悉一些,总是那些憨厚的笑容、直白的表述、灰头土脸的形象,祝愿他们用劳动换来幸福快乐与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00:57:2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8 12:35:33 | 查看全部
谢谢啊哲老师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