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蔡侯友 沈迅 通讯员 万立开 马祥林 文/图
    绵延陡峭的群峰间,一排排风格统一的安居房错落有致,一条条新修的道路蜿蜒向前,一项项产业正在兴起……对于革命老区威信县庙沟镇谢家寨易地搬迁安置示范点131户群众来说,新的生活正在开始。
    “搬出穷窝住新房,多亏了市委组织部的挂钩帮扶啊!”说起搬迁点建设来,村党总支书记王凤昌感慨万千。
    庙沟镇是镇彝威革命老区威信县的一个贫困镇,截至2015年底,全镇5个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86户2597人,贫困发生率达11.9%。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劳动力素质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群众增收渠道窄,严重制约了庙沟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5年底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根据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精神,在昭通市委组织部的挂钩帮扶下,全镇干部群众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思路,以实施“乌蒙扶贫先锋行动”为引领,合力拔“穷根”。
    组织引领筑牢坚强堡垒
    “脱贫攻坚关键在党,根本在人”, 2016年,抓住镇、村两级换届的契机,该镇从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入手,通过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将一批党性强,作风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进“两委”班子,为群众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精神,镇党委以“基层党建推进年”为抓手,以高效服务精准脱贫为目标,全面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费日”“党员服务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党员积分制管理”等制度,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庙沟镇党委书记周林告诉记者,为切实加强监督管理,镇纪委定期不定期对干部职工工作作风开展督查,制定了《庙沟镇脱贫攻坚工作督查考评考核办法》和《庙沟镇镇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要求日常工作中,镇村干部每三天下村入组入户一次开展摸底调查,了解贫困户建房、产业发展及就业培训需求统计等相关工作;每两月到所挂钩村民小组召开一次党员群众会和贫困户座谈会,向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民风民俗和贫困户自力更生、自主创业。
    “马河之声”是马河村党总支开设的微信公众号,全村83名党员通过该公众号了解党建动态、加强学习交流、提出意见建议。目前,马河村15个村民小组均实现了村级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双微服务”活动全覆盖,这是结合实际创新“互联网+党建”的具体体现。据了解,目前,全镇5个村均建立了党支部微信群,通过“双微服务”有效提升了党组织服务水平。2016年7月,由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组织作用发挥突出,扎实沟村党总支被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庙沟镇脱贫攻坚工作中,昭通市委组织部发挥组织引领,以实施“乌蒙扶贫先锋行动”“人才扶贫行动计划”“工青妇组织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大学生村官建功立业行动”为载体,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激发创业热情,努力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扶贫参与氛围,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形成了全力以赴决战贫困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了扶贫先进个人杨永书,优秀基层共产党员吴开前、马文雄,模范扶贫党员干部代表杨永书、姜发才,优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艾自由、吴晓华,脱贫致富带头人杨学章、白庆美,乡土扶贫人才周天斌、张义华等。
    基础建设夯实硬件根基
    “基础设施的大力改善为我们脱贫致富增强了信心,也切实解决了全镇5个村村民生产生活难的问题。”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庙沟镇发展的一大障碍,“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启动以来,在市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镇里利用整乡推进机会,积极向上级部门和领导协调争取资金2500余万元改善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马河刘家坳片区、大塘马家环山片区、扎实沟村公路沿线11个村民小组等18.1公里村组公路硬化。目前,马河刘家坳片区7.5公里硬化路已投入使用,扎实沟村11个村民小组村组公路已于去年完成硬化;新修庙沟村转嘴至双泥、马河肖家坟片区公路5.5公里,维护村组公路60余公里。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全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帮助我们完成了搬新家的愿望。”扎实沟村谢家寨集中安置点谢大参告诉记者,扎实沟村谢家寨集中安置示范点共安置搬迁农户51户都来自周边高山上,基本失去了生存条件,搬到山下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目前49户已完成主体建设。
    庙沟镇农村住房危房较多,贫困群众建房意愿迫切,去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要新建住房的达416户。全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安居工程,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和农村危房改造指标,先后启动易地搬迁134户,扶贫安居282户,目前已完工411户,其中易地搬迁131户,扶贫安居280户,完工率达98%。
    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发放易地搬迁贷款131户58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472万元,发放扶贫安居贷款127户464万元,兑现易地搬迁补助款172户589万元,扶贫安居282户697.5万元。通过安居工程建设,全镇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庙沟镇始终坚持“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理念,不断夯实教育基础,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能力,遏制贫困代际传递,积极争取市、县教育部门支持,先后投资3500余万元新建庙沟幼儿园、马河小学、马河幼儿园、扎实沟幼儿园,改扩建庙沟中学、扎实沟小学,全镇教育硬件设施的大力改善,为教育扶贫提供了有力保障。
    产业培育发展经济支柱
    以前的庙沟,产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产业没有优势,新型产业规模弱小,成效不明显。庙沟镇紧紧围绕全镇产业规划发展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强化产业扶贫措施,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为脱贫攻坚“拔穷根”探索出一条稳定增收、持续发展之路。
    2016年以来,结合全县关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到户实施办法,组织动员全镇贫困户295户养殖肉牛295头,766户养生态猪2352头,520户养殖土鸡15000只,目前已分批次全部组织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同时,全力抓好2000亩老桑蚕园改造,着力提高产量和质量,去年共实现养蚕收入200万元;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庙沟、大塘、宗家坳村规划种植小麦3000亩,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在巩固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结合各村实际,全镇积极发展引进新型种植业,千方百计为群众增加收入。2015年引进宜宾市桐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扎实沟村建设101亩猕猴桃科技示范园,今年公司又发展了100亩,在该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大户发展种植了96亩,群众自主发展种植了25亩。同时在化稿坪片区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试种白芨40亩;全镇新引进种植葡萄120亩,李子300亩。
    引进公司在马河村院子村民小组投资1500万元建设的百万羽土鸡苗孵化场已接近完工,孵化基地于今年1月份建成投产,目前已经孵化鸡苗5万余只,向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鸡苗近5000只。引进的威信昆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宗家坳村成立希望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宗家坳、马河、庙沟村发展了核桃种植6850亩。先后引导组建了景江、红利、世景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0余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做大做强产业发展规模,为贫困户创收增加更多渠道。
    “我们原以为养鸡就是搭个棚,每天撒点饲料,没想到还有那么大的学问,今天真是来得值了。”在庙沟镇脱贫攻坚土鸡养殖技能培训班上,来自马河村刘家坳村民小组的贫困群众说到。由市委组织部帮助协调省、市技能培训方面专家,采取统一组织、就地培训和联合办班等方式,庙沟镇先后组织开展了建筑、养鸡、挖机、厨师、按摩、石油工人等技能技术培训,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12期636人次,有16人外出完成就业,其他就近在家发展养鸡和建房务工200余人。通过大力实施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创业致富渠道,极大鼓舞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投资60万元的扎实沟村养牛场圈舍建设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该项目是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陈真永部长出面协调争取到的“四位一体”建设,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村集体经济资产,通过入股或者租赁的形式与公司开展合作,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马河村成立的前锦林下特色养鸡专业合作社,以发展马河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为最大目标,鼓励贫困户以资金、土地、劳力、技术等参与入股经营、获得股份利润,增加集体收入。
    “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小康才有盼。”决战贫困,逐梦小康,庙沟镇干部群众正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唱响精准脱贫的“进行曲”,奋力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
来源:云南日报
SourceP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