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桃花医(遇见)
2017-04-24 刘群华
植物做药讲个季节,分上中下三时,不是想什么时候采撷就什么时候采撷的。采药也有诸多讲究,在春天采撷药,像金银花、油菜花、桃花之类,多选它蓄势最足之时的花苞。
桃花在村里又叫女儿花,具有活血、润便、养颜的功效,多是女人的专用药。《岭南采药录》说:“带蒂入药,能凉血解毒,痘疹通用之。”《本草汇言》诠释道:“破妇人血闭血瘕,血风癫狂。”
桃花是花,天下人都知道。桃花是药,很多人却不一定知道了。
村里原来有个老中医,对桃花的药用颇有心得。他在临近资水的润溪街上开医馆,碰上脚气、腰肾膀胱宿水及痰饮,则摊开处方,提笔在墨砚上点了点,刮一刮,写上:“桃花一大升。”然后停笔又想了想,觉得少了些什么,便在药名后打一括号,注明捣为散。再抬头狡黠地瞅一眼患者,嘱道:“温清酒和,一服令尽,通利为度,空腹服之,须臾当转可六七行,但宿食不消化等物,总泻尽,若中间觉饥虚,进少许软饭及糜粥。”病人听了,依他的话去做,其效多如他所言。
老中医的这个配方,乃《外台》中所载的桃花散,用药轻灵、简单,遵古服药,效果也奇。而《圣惠方》中的桃花散有所不同,它治产后大小便秘涩,用药则为:桃花、葵子、滑石、槟榔各一两。这个处方较之《外台》中的桃花散多了葵子、滑石、槟榔等三味药。初入行的伙计往往一听此桃花散就迷茫了,这时老中医会冲柜台上提醒他,喊:“此桃花散非彼桃花散,捣细,罗为散。”然后对患者嘱道:“每服食前以葱白汤调下二钱。”
老中医古文敦厚,运方自如。新中国成立前村里疟疾横行,他先以常山、草果为汤,熬好放在瓦檐上露一宿。服下后,禁食鹅毛豆等发物,等病好了个七八分,则用桃花为末,酒服方寸匕,调理气血。他治发背疮痈疽,桃花以酽醋研绞去滓,取汁涂敷疮上。
有一次,老中医的医馆来了个腰脊痛的患者,依现在的诊断应该是腰椎骨质增生或腰椎间盘突出之类的病,但病人苦不堪言,腰不能直,也不能随便转动。老中医摸了摸他的腰椎,又抚了抚自己的白须,下笔道:“桃花一斗一升,井华水三斗,曲六升,米六斗。”然后嘱咐道:“炊之一时,酿热,去糟,一服一升,日三服,若作食饮,用河水,禁如药法。”
老中医用桃花治病,是药非食,是食非药。食者,桃花乃一味小吃,煮汤油炸盛盘皆可。药者,或以一味为单方,或以其为君药牵头,领臣使之诸药调理于体内,其广泛的适应症和有效性,举不胜举。
说到此处,不该漏了那一回的精彩。那一回,外村一个人患了不完全性肠梗阻,几经求医都束手无策。抬进老中医的医馆时,患者面萎而枯,围观者颇多,都看他施以何法何方。老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后,看到草坪上的一株桃树万花待放,抿嘴笑了,在处方笺上写:“鲜桃花一两,面三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