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者 山东石油分公司 薛庆儒
蓑衣,记忆里,是一直挂在乡下老屋的墙上的。
那件蓑衣据说有年头了,因为从自己记事起,它就一直在那个位置上。依稀记得,爷爷穿过它,父亲也穿过它。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在长大成人之后的某一天,也会穿起它。但的的确确,自己在儿时的好长一段时间里,是有这样的猜想的,尤其是当风雨再次来临,父亲再次披上它,外出干农活的时候。当然,晴天时间,它就只能这样静静地,悄无声息地挂着。因为只有下雨的日子,才是它出山登场的时刻。乡下虽穷,但空气却好,即使长时间不动,在它的上面布上了一层薄薄的灰,但是穿着它在外面雨中逛上一圈,它便迅速恢复了原先的干净模样。
那件蓑衣是用乡下河沟中到处可见的蒲草编成的。通常乡下人会管那种蒲草叫做臭蒲,意思很简单,那草是臭的。之所以用蒲草来编蓑衣,一来是它产自水中,有着与生俱来避水的天性,二来它那股子特殊的臭气味,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的。蒲草避水我是知道的,因为自己曾亲眼见过,清晨的露珠在蒲草叶上左右摇晃着滑落,是不会留下一丝滑过后的水痕的,但是说它臭,我却一直感到很莫名。因为儿时的自己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痴迷于这蒲草的独特香气,是的,我是管那称之为香的。
所以喜欢蓑衣,并不仅仅是因为它能避水。一肩蓑衣加上一顶用高粱秆的外皮做成的草帽,那绝对是最为绿色纯天然的雨衣。小时候之所以畅想终有一日能够披上它,原因是来自于爷爷讲过的故事。记忆中,他曾亲口告诉过自己,想当年,兴周八百年的姜尚姜子牙,便是披着这样的一件蓑衣,在河畔演绎一段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的。今天,当自己这样的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无法想象当时的情景了。
爷爷上过九年的私塾,虽然家道中落,但是却不影响他在私塾中学到的国学对他人生的影响。出口成章对一个上过私塾之人来说不是难事。印象里,那个因为生活贫苦而瘦小的干巴老头儿,经常会突然来了精神,摇头晃脑起来,嘴中吟唱起之乎者也来,当然与这蓑衣最有关联的,是一首诗,准确说是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行杖芒鞋轻胜马,谁?一蓑烟雨任平生。后面,后面,哈哈哈哈,老头儿并不嫌在自己的孙儿面前丢丑,时间太久,不记得了。
多年以后,自己才想起这段往事,靠着依稀的记忆,查出了那首诗的全部。其实准确说,那并不是诗,而是一首词。苏东坡在定风波中说,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很是有趣,虽然找到了爷爷所吟诗词的出处,却怎奈老人家已去世多年,而自己也已两鬓添霜。
世事难料,尽管那蓑字很奇怪,会念的乡下人多半不会写,会写的城里人却又多半会念错。但却依然无法阻止自己对蓑衣的怀念,还有的,是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