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2|回复: 1

如何让奥运遗产不再沉睡(域外听风)

发表于 2017-4-27 19:48: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如何让奥运遗产不再沉睡(域外听风)
2017-04-27 侯露露

  规避“后奥运风险”,需要改变的,或许不只是发展理念





  里约奥运结束8个多月了,最近巴西一些媒体人对场馆做了回访。他们发现,位于里约西部、曾承担多项赛事的奥林匹克公园“像一座鬼城”,或是“像电影里被最大灾难光顾后空荡荡的城市”。场馆里随处散落着钉子、松动的石块和零部件,开闭幕式的举办场所马拉卡纳球场也有很多设备损坏。“用‘坏了’来形容里约奥运场馆现在的状态,实在是过于轻描淡写了。”巴西《圣保罗页报》评论道。


  记得奥林匹克公园开幕时,里约市长亲自出席,称赞公园非常适合户外运动,将会成为“一个传奇”;当地政府表示,奥运场馆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水上运动中心将改建成两个游泳培训中心,其他体育馆拆除的零件将用于建立4所公立学校,每个学校可接纳500名学生。如今,马拉卡纳球场的发言人只能用“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的解释,勉强回应外界质疑。这样的反差,不禁让人感到有些失望。


  现实的骨感其来有自。早在去年6月,里约州已宣布进入财政紧急状态,要求联邦政府发放紧急资金资助奥运,缺钱几乎成了里约奥运的关键词。因为有100万雷亚尔的账单未付,今年2月,电力公司停止了对马拉卡纳球场的电力供应。2009年获得夏季奥运主办权至今,巴西经历了GDP年增长7.5%到衰退3.6%的大起大落。奥林匹克公园的破败,即可看作是当地政府疲于应付经济颓势,忽视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的表现。


  主办奥运会,意味着巨大的投入。牛津大学研究表明,自1960年以来,夏季奥运会的平均投入大约是52亿美元,这只是直接用于比赛的各种场馆、奥运村建设费用,不包括道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开支。绝大多数主办城市的最终投入都会超支,且平均超支高达156%。奥运会成为昂贵、高风险项目,提高这笔高额投入的回报率,赛后利用好奥运场馆、奥运村等公共设施被寄予重望。


  通过奥运带来的世界级影响力来推动自身发展,是所有奥运主办城市的共同心愿。作为第一个将奥运遗产的使用计划列入申奥文件的国家,澳大利亚悉尼奥林匹克公园的管理,堪称奥运史上的成功范本。奥运结束后的第二年,悉尼便成立了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局,一系列商业规划付诸实施。而北京为人所熟悉的奥运场馆“鸟巢”“水立方”等,也实现了多业态多功能全面发展,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赞扬,被称为“奥运场馆赛后利用的典范”。


  想要复制这些成功经验并不容易。考虑到筹备奥运时间漫长,政治局势的变动、货币贬值,都可能影响奥运场馆的命运。奥运投入的高门槛、巨大的债务风险,也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在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奥运并非万能药。回顾历史,奥运场馆被废弃的案例比比皆是,蒙特利尔国民长达30年的纳税噩梦犹在眼前。这使得不少城市面对申奥的选择时,更偏向于保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 07:40:57 | 查看全部
欢迎分享!
大家辛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