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
“四选”奠基“双一流”(凭栏处)
2017-04-27 董洪亮
“双一流”名单会花落谁家?通过“四选”将给出答案。竞争优选,在赛场里选马,具有实践智慧;专家评选,凸显内行的作用;政府比选,引导高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筛选,强调过程管理,打破了身份固化。“四选”奠基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助推教育现代化。
对于“双一流”建设的进程,大家都很关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将花落谁家?胜出者何以获胜?怎样保障选择、认定过程的公信力?如何督促入选者积极作为?
日前由国务院3个部委公布的相关实施办法规定,“双一流”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教育部主要负责人进一步表态:“双一流”进行“四选”,就是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
“四选”至少包括4个角色,高校自身、专家、政府部门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相对于以往“985”“211”高校的确定,“四选”体现了较为广阔的视野和更加缜密的思维。
竞争优选,在竞争中选择优秀者,在赛场里选马,具有实践智慧。俗语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还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想荣登“双一流”榜单的高校,就是要勇于竞争,敢于竞争。对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国家层面有期待,社会舆论有臧否,很大程度上关乎大学自身的荣誉及前途,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看,高校都应该珍惜同台竞争,树立“货真价实”的理念,在竞争中靠实力“较长短”“硬碰硬”,力戒侥幸,更不能滥竽充数。
专家评选,凸显内行的作用。3部委发布的实施办法明确,将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申报的高校进行评选。申报的高校是否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强不强,其申报学科的水平是否居于国内前列或国际前沿,学科优势是否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应该说,对这些问题,相关专家最有鉴别力和发言权。所以,发挥好专家们的作用非常重要。
政府比选,在“双一流”名单确定中,有关政府部门承担着总体规划、扶“需”扶“特”扶“新”等责任,有着独特的作用。比选应该是结合专家们的评选,进行比较选择。通过比较,可以较好地选出经过长期重点建设、在改革创新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成效显著的高校,可以比较公正地选出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的学科,基于此,引导和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差别化发展;引导这些高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着力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以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