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伴着歌声和乐器声,演出在欢快的蒙古族筷子舞中拉开帷幕……4月26日上午9点,兴东街道泰美社区“韵之声艺术团”首场汇报演出在元宝区泰和小区举行,成员们自备乐器,唱的唱、跳的跳,观看的居民如痴如醉,掌声不断。
“韵之声艺术团”有成员240人,号称全市最大的社区艺术团。记者了解到,如今想要入团可不容易,要先经过笔试、面试才能通过。这个艺术团组建的时间并不长,缘何有这么多人支持?
记者来到“韵之声艺术团”,探究它的魅力——
近200平方米的“韵之声家园”,大门两边挂着一副对联,“俊男靓女舞出朝霞映大地,鹤发童颜唱响夕阳红满天。”来这里活动的老人个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悠扬的歌声始终在小区内萦绕。
泰美社区党委书记赵玉霞介绍,艺术团的前身是几支文艺队伍,原来各支队伍只有几人,人员分散、编排节目质量也不高。“我们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开始整合艺术团。”
为了招募更多人才,社区将闲置的办公旧址粉刷一新,为艺术团提供活动场地,并聘请有丰富艺术团活动经验65岁的王宝全担任团长,划分成五支队伍,分别是合唱团、乐队、舞蹈队、模特队、京剧队。
“你看这是我们团徽,专门找人设计的,我们艺术团特别专业。”王宝全展开外套上的胸章向记者展示。艺术团有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有相应的领导机构,设有团长、副团长、教练员、器材和服装管理员、会计、音箱操作员等,各负其责,并聘请有教学能力和舞蹈编导能力的专业人士为成员讲课,设置一系列的艺术课程,让成员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团结、和谐、相互尊重,这是我们团的人格魅力!” 62岁的冯玉华是副团长,也被大家戏称为“后勤部长”,她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排练室,并负责团员的登记表和出勤表。她告诉记者,成员的感情都很深,如果没有演出活动,大家会一起聚餐、参加郊游、唠唠家常,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得大家凝聚在了一起。
艺术团里多为中老年人,生病是常有的事。每次知道团里的哪位成员请假不能来参加活动了,冯玉华就猜想八成是生病了,赶紧联系其家人,并找上几位骨干自掏腰包买慰问品,到生病成员的家里看望。
艺术团里还有好几对 “夫妻档”,妻子是团里的成员,又把丈夫给“拖”进来的。合唱团的阴大平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不好意思来,但经不住老伴儿一个劲地劝,才硬着头皮来了两回。看到这儿也有不少男同志,一回生二回熟就产生了兴趣,现在自己还不愿意走了,简直离不开这个大家庭了。”
“以前就盼望着有个固定活动场地。”“韵之声艺术团”舞蹈队成员王华说,她早就想找个地方跳舞,如今有了这样的好环境,“大家聚在一起和和气气,开开心心地唱歌跳舞,多好啊!”
记者 王玉
来源:丹东新闻网 |